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探访歪头崮

(2024年05月2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玉顺

  立夏那天,朋友邀约去五镇之首的沂山一游。因天气阴沉,时有小雨,且时间有限,不能遍览这座“鲁中仙山”的全部景点,故重点探访了歪头崮。
  歪头崮海拔971米,是沂山第四高峰,四面峭壁若劈,三面临深谷巨壑,唯有南隅悬崖盘错间,一条宽仅容身的崎岖小径可攀。极峰偏东南,且外探倾斜,似坠欲张,令人生眩,故名。
  坐游览车到歪头崮停车场,自天台亭循石磴弯转而下,沿着850米的石阶路,可抵达歪头崮。这条石阶路曲径通幽,步步皆景。行不多远,迎面石壁上有一巨石,其自然生成的裂痕和缝隙,恰到好处地组成了佛像的额头、眼睛、鼻子、嘴巴、下颌,这就是“天然石佛”。继续向前,西南侧山坡上巨石垒砌,形状各异,其一酷似《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仰卧山坡闭目酣睡,猪鼻子上翘,形象生动逼真,人称“八戒石”。
  越过“八戒石”,逶迤似蛇、陡直若梯的石磴山阶,被称为“沂山十八盘”。躬腰而上,左盘右转,一处悬崖平台上立着“风动石”,重三吨多,三分之一置于平台,三分之二探出平台,面临万丈深渊,风吹能动;另一处石壁上则刻有“人世蓬莱”隶书大字,双钩镌刻,错落排列,苍劲古朴,生动大方,据考证是清同治年间青州府史官了一子所书。
  歪头崮这面的山坡,分布着很多野生鹅耳枥树。这种桦木科的乔木,可高达5米。但因扎根崖间,树根多形成榔头状的大疙瘩,呈灌木状,树枝直接从底部分杈,沿壁下探或侧生谷间;又有探出极高极长者,也是从桩上分杈,枝粗如干,好像是山石有灵,长长地伸出的手臂。
  沂山的鹅耳枥种群,很多树龄都在500年左右,甚至还有上千年的“鹅耳枥王”,在山东、江北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继续沿阶向上,过碧霞祠、福神庙、长春亭等景点,就到了歪头崮巅。这里磐石相叠,巍岩嵯峨,高者擎天,低者层卵,形态各异,相映成趣。其中,有石若座,其面平坦,其背弯曲完整,似太师椅,容一二人就坐,名为“佛座”;有石如柱,高达5米,径近3米,顶有圆穴,口如面盆,终年蓄水,不涸不溢,取名“天池”。游人至此,莫不惊叹自然之工,造物之巧。
  置身云雾缭绕的崮顶,四顾群峰竞秀,树木万千,林海万顷,郁郁葱葱,不觉血脉偾张,心花怒放,登山之累,登山之苦,登山之险,皆被荡涤尘埃、物我两忘的精神享受,一扫而空。
  “沂山最佳处,要数歪头崮。不登歪头崮,如入宝山空手回。”此次歪头崮之旅,印证了这一俗语的准确性。挥手与歪头崮告别,内心涌起一股豪情,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