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研考初试成绩近日已公布,眼下不少考生正在为复试做准备。如何高效备考?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放大“上岸”的可能?
提前模拟练习,好心态很重要
在研考复试的形式方面,各大院校其实不尽相同。大体上而言,研考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重点考核的是考生的思维应变能力、专业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和个人心态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复试面试一般包括综合面试、英语口语能力以及专业课相关知识面试,部分院校和专业还会涉及实操考察。在复试中,综合素质能力主要考查的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以外的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纪律感、人文素养、举止表达礼仪等;专业素质能力则要从大学阶段的成绩、外语听说能力、科研学术情况、专业实践情况、专业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综合考量;而思维能力则要看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是否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是否具有发散性思维等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个人心态则是要看考生是否积极阳光、有思想不偏激,以及在研考现场所体现的抗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同时提醒,研考复试不通过通常有几种情况:首先是初试成绩排名靠后,复试表现也不佳,这样总成绩自然会相对靠后;其次是复试考核的各项内容都设有最低及格线要求,但考生没有达到。往年的研考就出现过初试排名遥遥领先,但因复试笔试不合格而无缘理想院校的例子。最后是在复试面试自我介绍时严重卡壳、回答问题吞吞吐吐,拉低了印象分,与“上岸”失之交臂。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及早做好复试准备
“作为经历过复试关卡的‘过来人’,建议本届考生尽早进行复试准备工作。”研究生就读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黄同学说,在拿到初试分数后,考生可以收集过去3年-5年的专业分数线和国家线,并通过比对自己的分数,判断自己是否有机会进入复试,如若进不了报考院校的复试,是否能高出国家线进行调剂,从而调整自身心理预期。同时,黄同学建议考生可以逐步增加每天花在复试内容学习上的时间,而不是强行将时间“拉满”。
在北京交通大学就读人工智能专业的王同学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她认为,及早开始准备,就会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有更高的“容错率”。“首先是确认复试科目,因为有些学校可能会和往年有些差别,一定要及时关注,发现问题尽早更正。”王同学说。
王同学还建议,复试准备不应“闭门造车”,可以大胆咨询学校或者往年研考通过的学长学姐,获得推荐的复习书目乃至于往年的资料。其次要利用各种平台来获取往年复试资料,如面试问题、笔试题目等等,以总结出每年的考试重点,并从中得知此专业最看重学生哪方面的特质,这样就会在复试时有更大的把握和信心。
在准备充分前提下,面试现场要“保持真诚”
“复试包括面试和笔试,这就代表了考生不仅需要巩固自身专业知识,也要通过找家人、朋友进行表达练习等方式,对表达知识的能力和英语口语进行训练。”为了缓解复试带来的焦虑和紧张情绪,黄同学推荐考生对复试进行模拟。他认为,在进行数次模拟复试之后,考生能够对复试流程、自我表达过程中的优缺点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在实战时更加从容。
据了解,复试自我介绍分中文和英文两种,中文介绍时长基本在3分钟左右,英文介绍1分钟左右,需依次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学术学业情况、生活学习的经历、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获得过何种表彰、发表过哪些论文、读研期间的规划打算、兴趣爱好等,最后要加上感谢语。
中国研招网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参加线下复试的考生来说,更需要注意着装、站姿、谈吐等礼仪。在面试过程中,不能表现得太过拘谨,要主动与面试官进行眼神交流。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信息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考察英语口语水平。
“不必为了表现自己准备充分,在面试现场不懂装懂。”王同学特别强调。她认为,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真的遇到了自己不太了解的问题,首先应当诚实地承认自己确实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有些欠缺。“但要将已知内容尽可能详细地说出来,千万不要一句不知道就结束话题。这样反而会给老师留下非常不认真的印象。”王同学补充。
“二战”有风险,调剂需谨慎
进入研究生复试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一志愿复试,考生总分和单科均达到国家线,同时初试成绩达到招生单位复试线,即可获得一志愿复试资格;其二是考生分数达到国家线,却没有通过第一志愿院校的自主划线,当考生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且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即可获得调剂复试资格。
据2024研招管理规定,招生单位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自主设定调剂系统持续时间、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得低于12小时,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锁定时间到达后,如招生单位未明确受理意见,系统自动解除锁定,考生可继续填报其他志愿。招生单位接收所有调剂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未通过该系统调剂录取的考生一律无效。
近年来,研考难度居高不下,不少考生在选择调剂、复读还是直接参加工作间举棋不定。为此,业内人士提醒考生,不管是选择“二战”,还是因为不愿被再一次研考耗费太多时间、精力而选择调剂,路途因人而异,需综合考虑个人因素。对于调剂院校的选择,建议高分调剂考生可选择B区或者中西部双一流院校。
中国研招网有关负责人则建议,初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在为调剂做准备的同时,也可提前准备求职。每年春季会有一些省份举办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还有各地各类“线上”“线下”的招聘会,都会为毕业生们提供多样的就业选择。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