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超贤担任总导演,唐唯翰执导,张家辉、陈伟霆等主演的缉毒题材电影《爆裂点》12月8日公映,震撼和全员失控的场面让观众大呼过瘾。
近几年,国产动作片的进步尤为令人瞩目,拳击动作片《激战》、警匪动作片《湄公河行动》、军事题材动作片《红海行动》无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这几部电影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林超贤,一位兼顾商业性的同时从没忘记电影艺术性的导演。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东升
时隔九年
再战警匪动作电影
电影《爆裂点》讲述了缉毒总督察坚守身为警察的信念,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打击制毒、贩毒狂徒,将犯罪团伙绳之以法的故事。电影“一触即发”版海报中,张家辉与陈伟霆两人在拳馆擂台激烈对峙,在闹市屋顶展开亡命追逐,张家辉神情坚毅,陈伟霆满脸伤痕,激烈交锋的眼神、引人注目的手铐、互不退让的争执、锲而不舍的追赶,紧张氛围拉满。究竟两人为何起争端?这场较量该如何化解?双方到底是敌是友?正如仿佛被引燃的片名字体,一场缉毒大战被点燃引线,激烈的正邪较量一触即发。
《爆裂点》延续了林超贤总导演一贯的硬核风格,张家辉、陈伟霆、梁洛施等所有演员全情投入,紧张刺激的枪战场面、拳拳到肉的动作打斗、酣畅淋漓的闹市追逐、肾上腺素飙升的飞车爆破,《爆裂点》力求用真实的影像风格,震撼的视听感受,将暴力美学再次呈现到观众眼前。
《爆裂点》是林超贤暌违九年之后再次涉足警匪动作电影,为此他首次担任监制一职并请来“金牌搭档”梁凤英坐镇,一同为影片保驾护航。而新锐导演唐唯瀚的加入,则在延续林超贤“硬核”动作风格的同时为影片注入新鲜血液。
用近40年时间
主攻商业类动作片
1984年,未满20岁的林超贤趁着放暑假想要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他打开报纸,看到一则招聘信息,来到公司楼下后,他才知道原来那是一家电影公司。
于是,林超贤开始了他生涯中第一份有关电影的工作。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来到林岭东的《最佳拍档之千里救差婆》剧组,随后又加入了陈木胜的《天若有情》、杜琪峰的《八星报喜》等电影拍摄,并且也有了机会能真正到片场中真枪实干。但是关于怎样去拍一部好电影,他依然没有灵感。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林超贤受聘于嘉禾电影公司后,遇到了师傅陈嘉上。受师傅点化,他才算开始真正地爱上了电影,并在1998年以一部《野兽刑警》拿下了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桂冠,随即开始了专属于自己的创作之旅。
从《江湖告急》《千机变》到《证人》《线人》,再到2016年成为国庆档票房黑马的《湄公河行动》,以及后来的《红海行动》《紧急救援》《长津湖》,林超贤用了近40年的时间,逐渐成为华语商业类动作片中的佼佼者。
“特长”延伸
尝试体育竞技题材
2013年,林超贤开始将自己的动作戏特长,从沉重的警匪片范围向外延伸,接连选取体育竞技题材进行新尝试。在《激战》中,主人公程辉独自一人跑在澳门的街头上,不得不让人想起经典拳击片《洛奇》系列电影中,洛奇在费城街头晨跑的场景。
电影遵循了典型的好莱坞叙事结构,两位主人公都从各自的人生困惑开始,尝试解决自己与世界的矛盾。张家辉饰演的程辉虽然拿过拳王,一度辉煌,但因为滥赌躲债,不得不为钱出卖自己,影射着现实社会中的中年危机。彭于晏扮演的林思齐,快30岁还没有找到人生目标,他迫切希望可以让颓废的父亲重新振作。
搏击比赛是两人寻找到的解决困惑的办法。从现实的人生矛盾出发,用实打实的近身搏击寻找生存的意义,《激战》在立意和影像上的成功,赢得了多个奖项和提名。
而电影《破风》则用自行车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和梦想的故事。通过高速摄影,近距离拍摄和优秀的剪辑,电影不仅将普通观众熟悉的自行车骑行,拍出了极限运动的观感。还在故事中包罗了纯真的爱情、复杂的兄弟友情,以及无私的师生情等丰富的情感元素。
这两部电影都让林超贤圈粉无数,特别是《激战》,它打开了华语体育题材商业片的新世界。
每一部电影
都与个人情感有关联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在林超贤导演的作品中,主角人物往往带有某种强烈的偏执。《证人》里张家辉饰演的洪荆,为了爱妻沉重的医疗费,接下绑架案,在香港街头肆意妄为;《湄公河行动》中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因女友沾染毒品丧命,誓死缉拿毒贩。而这些人物的执念也促成了林超贤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作者标志。
“从《证人》开始,张家辉那个角色的心态就被我投射了一些私人化的情绪在上面,再到《线人》中的张家辉与他太太的命运,也有一些我自己的影子。为了让整部电影里能够清晰地传达某一种信息,我就必须有我自己的相信或是肯定在里头,才能赋予电影生命。所以每部电影都和我个人的一种情感有关。”林超贤表示,他希望通过作品来捕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正如被寄予厚望的《爆裂点》。“这是一部纯正的港片。”林超贤说,自从2014年执导《魔警》后,自己一直在内地拍片,再次回归到香港电影,这一次他把积蓄了九年的能量都放到了电影里,希望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