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
日前,我同几位票友闲聊起京剧《文昭关》中伍子胥的一段唱词:“皇甫兄请上礼恭敬,有劳替我过关行。这样的恩情难报尽,来生结草答报你的恩。”
一位票友很有些戏谑味道地笑言:“落难遭到楚军画影图形追捕、正愁于无法闯过昭关逃往吴国的伍子胥,却意外地遇到了素昧平生、行侠仗义而相貌又极似自己的隐士皇甫讷。皇甫讷甘冒被逮捕甚至掉脑袋的风险,乔装打扮成伍子胥的样子,再让伍子胥装成仆人,乘机混过昭关。对此,伍子胥由衷表示谢意,可谓知礼矣,但他还要在下一辈子去结什么草,来报答皇甫讷的恩德,这就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样的大恩大德,是结个草就能报答得了的吗?”
话音落地,一阵笑声后,另一位票友不禁感叹:“那段唱词咱听也听过,说也说过,唱也唱过,可要问那‘结草’二字究竟是何意,还真说不出来。”孤陋寡闻的我,当时也只能哑口无言,木然以对了。
经历此事,却意外地促使我重读了古文《陈情表》。虽然初读《陈情表》是多少年前的事,而且当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但还是隐隐约约地记得那里面似乎就有“结草”一说。仔细读读此文,或可从中找到“结草”二字的含义。于是,我回到家里,急忙从书架上找出并翻看起《古文观止》之《陈情表》,果然在文章后面找到了相应的段落:“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且有相应释义说,“结草”即死后报恩之意。原来,三国时期蜀汉灭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召蜀汉旧臣李密为太子洗马(即太子侍从官)且催逼甚急,李密写下了《陈情表》一文,以奉养年迈的老祖母刘氏为由辞不应召,并表示如果陛下能哀怜自己的一片诚意,成全这小小的志愿,那么生在世上当拼命效力,死在地下当结草报恩。
答案似乎已经明了,可是,为何独独以“结草”二字表达报恩,“结草”一词还包含了什么故事?
于是,我索性从书架上又找出《左传》查阅起来。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详尽答案:春秋时期,晋国的魏武子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将他那个没生过儿子的爱妾改嫁出去,后来病危时却又说,要让这个妾陪葬。魏武子离世后,魏颗觉得父亲病重时容易神志不清,便依照他清醒时的吩咐将魏武子的爱妾改嫁了。后来,魏颗在与秦将交战中,突然出现一位老人,他用草编的绳索将秦将绊倒,终将秦将俘获。当晚,老人托梦于魏颗,说他就是所改嫁之妾的父亲,感谢没让自己女儿陪葬,所以以结草抵抗秦将来报答魏颗。
这不仅让我知晓了“结草”一词的含义,更让我进一步明了知恩感恩、有恩必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