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老人遭遇婚恋交友诈骗 注意收集有效证据

(2023年10月1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在许多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以“老年人交友”“老年人婚恋”为主题的账号和群组,人数多的群里往往有几百人,里面发言活跃,互交好友频繁。而老年人因线上交友、网恋上当受骗的事例也屡屡发生。专家认为,失落、孤寂是许多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他们非常需要精神慰藉和与人交流,网络提供了平台,但老年人大多警惕性不高,加上线上交友群审核机制不严谨,容易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交友群组比比皆是,好友申请络绎不绝
  “我妈要和从未见过面的网友再婚!他们是去年年底通过一个相亲交友群认识的,至今未见过面,甚至连视频电话都没有打过。”江苏南京的钟女士最近正为母亲的“婚事”发愁——母亲不仅执意要与对方结婚,还以理财赚钱为由,悄悄给对方转账了350万元。
  发现转账后,钟女士立即报了警,警方按照男子提供给钟女士母亲的信息,未能查到该男子。“而我妈仍执迷不悟,认为我搅黄了她的婚事,把我赶出了家门。”钟女士说。
  记者发现,类似钟女士母亲加入的老年人相亲交友群比比皆是。在社交平台上,以“老年人交友”“老年人婚恋”“老年人相亲”“黄昏恋”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页面会跳转出大量“50后60后交友群”“中老年单身交友圈”等群组,在结尾会留下二维码或联系方式。
  记者经受访者推荐,进入一个老年人交友群。群里要求群友昵称统一为“姓名+出生年份+婚恋状况+籍贯”。记者进入该群后,便有许多网友通过群聊申请添加好友。之后记者又陆陆续续加了几个类似的群,发现都可以轻松添加,而且总会在第一时间收到许多群友的好友申请。
  这些主动申请加好友的人,通过其个人介绍和照片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类:如果是中老年男士进群,那么主动添加好友的大多是肤白貌美、秀丽端庄的女士;如果是中老年女士进群,那么主动添加好友的大多是成熟、稳重、帅气的男士。而且上来打招呼的方式基本如出一辙。有时,平台还会发来风险提示,如“该用户近期添加好友频繁”“对方账号存在诈骗风险,请警惕”等。
  某老年人单身交友群管理员王女士向记者介绍,建这个群是想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寻找老伴的平台,也有不少群友反馈“牵手成功”,但是进群的确实各色人等都有,也有群友反映说遇到了骗子,她也没法辨别筛选,只能通过群公告提醒群友注意风险。
相亲对象诱导充值
搭讪背后套路满满

  除了老年人相亲交友群,各类相亲交友软件和小程序也层出不穷,里面不乏老年人的身影。
  采访中,湖南怀化的张女士和河北唐山的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家中老人在一款名为“呼×”的相亲交友软件中充值,张女士的父亲一个月内充值了1000多元,王女士的父亲最多一日内就充值了700余元,怀疑存在诱导充值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此款软件提供视频相亲、视频通话、语音交友、同城交友等功能。平台每天会有上千场“红娘”(类似于主持人)牵线直播相亲,网友可以进入观看。但进入直播间如果不进行消费,“红娘”会直接踢人,相亲对象也会不断要求网友赠送“礼物”,而“礼物”需要充值兑换平台内“金币”购买。
  记者注册后发现,该交友软件会主动推送给新用户许多女性网友,然后这些女性网友会借着相亲交友的名义诱导充值或者送礼物,不然就不能继续聊天或者视频。
  湖北武汉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这类交友软件太多了,各种诱导充值,里边的许多账号都是托儿甚至是机器人,聊上几句就要充值或者送礼物。她对于这类交友软件可谓深恶痛绝,因为其父亲在这类软件上至少充值了几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许多老年人都能轻易接触到这类软件,在许多网站、社交APP上都可以看到交友相亲类APP的广告,有些甚至点击广告就进入下载页面,加之注册简单,不明所以的老年人很容易落入不良交友软件的陷阱。
  对此,北京中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晓阳认为,当下各类相亲交友软件充斥网络世界,老年人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可能一次触屏就不小心安装了这些软件,这增加了老年人被欺骗的风险。对于此类相亲交友群和交友软件要加强监管,平台要尽到自己的监管责任,畅通举报处罚机制,及时作出风险提示。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打击力度,严肃查处。
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层层套路忽悠老人

  不仅是专门的相亲交友群和APP暗藏风险,老年人在上网娱乐时,还经常被各种名目的交友所蒙蔽,被骗时有发生。
  四川成都的徐女士今年57岁,早年与丈夫离异,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孩子成家后徐女士不愿和孩子同住,一直生活在老家。闲来无事的徐女士喜欢随手记录下生活,然后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到平台上打发时间。
  一天,徐女士发了一条自己饭后散步的视频,一条留言引起了她的注意,因为留言的人IP地址显示是香港,留言内容是:“很有气质,能否交个朋友?”已经很少受到夸奖的徐女士看了该用户发的短视频,发现对方是个成熟稳重又“多金”的男士。
  对方十分热情,两人聊了两三个月,有一次对方提到,其正在帮助一家上市公司数据扩容,借此进行无风险高利率的投资,并转发过来一个投资平台。徐女士立即警觉起来,但对方没有邀请她投资,而是称自己太忙不方便操作,请徐女士代为操作,并留下了账号和密码。
  之后,徐女士在对方指示下操作账户,看到账户里的金额直线上涨。没有抵住金钱诱惑、在对方包赚的承诺下,徐女士彻底放下戒备,分批次投资了12万元。
  直到接到反诈中心打来的电话,徐女士立刻登录平台准备全部提现,却看到了这样的提示:“您的账号涉嫌非法获取我司利益,已上报高层处理,现已临时冻结您的账户。”徐女士立刻联系对方,发现其账号已注销。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森说,许多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年人,非常需要精神慰藉和与人交流,在这种状况下,不法分子很容易乘虚而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婚恋交友诈骗手段与形式愈加复杂,而老年人的知识结构、信息获取明显滞后,加之与社会接触逐渐减少,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对日益翻新的骗术不易察觉,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律师 发现老人被骗,收集证据及时报警
  家中老人被骗该怎么办?
  “家属应当及时报警,并根据欺骗内容和欺骗程度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及刑事责任。”杨森说,根据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老人网上交友、相亲被对方以欺诈手段骗取财物,按照此规定可以收集好聊天记录、网上支付等有效证据,诉请法院撤销老人因受欺诈而作出的赠与行为。如果情节严重且造成损失过高,涉嫌刑事犯罪的,还应当由司法机关追究不法分子的刑事责任。
  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孙晓阳看来,老年人是需要被关爱的群体,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很多老年人可能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子女更应当多陪陪老人,耐心了解老人内心的需求,并有意识地将新近发生的涉老诈骗案例告诉他们,增强防范意识,筑起安全防线。
  杨森认为,社会层面需要设计、开发更好、更人性化的老年活动中心等,促进老年人关怀领域的发展。新闻媒体、影视作品需加强这方面题材的宣传,通过文化传媒的方式软性教育老年人。
  “要加强监管,压实平台责任,净化网络空间。”孙晓阳说,基层应定期开展针对性反诈宣传,提升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和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合法合规的婚恋公司,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交友、相亲,回应老年人的关切。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