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放风筝 参与拓展训练
多彩活动有趣又过瘾

(2023年04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4月15日在滨海国际风筝放飞场开幕。4月15日、16日,潍坊日报社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风筝会采访团组织同学们分两批走进放飞场,近距离感受风筝文化。活动中,同学们共同参与放飞潍坊大型传统风筝,采访外国友人以及志愿者等,并到潍坊天立学校开展拓展训练,体验攀岩、射箭、陶艺等项目,行程丰富多彩,同学们收获满满。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参与放飞200米潍坊龙头蜈蚣风筝
  15日早上7时许,潍坊日报社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风筝会采访团开营仪式在潍坊日报社大院内举行。开营仪式上,同学们齐声高唱《少年先锋队队歌》,认真听带队老师讲解团队纪律等,专业老师还详细讲解了采访的基本流程以及写作重点等。
  早上7时30分,一行人乘坐大巴车赶往放飞场。在大巴车上,带队老师让同学们进行了自我介绍,一路上欢声笑语。到达放飞场后,同学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忍不住发出赞叹声:“哇,好大的风筝啊!”“整个天空成了风筝的海洋!”
  在进行简短的讲解后,同学们开始放风筝。谭昊、李金聪、王荟霖、刘树仁、陈奕良等同学一起放飞一只金鱼风筝,大家分工明确,有拉线的,有举风筝的,还有在后面助力的,随着“1,2,3,起……”的喊声,风筝飞了起来,越飞越高。“我之前参加过风筝会,不过这是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放风筝,太有意义了。”李金聪说。
  15日上午,潍坊风筝艺人王永训带领团队在放飞场准备放飞一只200米长的龙头蜈蚣风筝,邀请采访团的同学一起参加。同学们每人轻轻举着一个鳞片,伴随着工作人员的口号,依次放手,一只龙头蜈蚣风筝瞬间就飞上了天。“能放飞这么长的龙头蜈蚣风筝,特别有成就感。”陈笑颜、王佳宜两位同学说。
认真记录,准备回家写成作文
  在放飞场,同学们对参赛者、志愿者、外国友人等进行了采访,用“童眼”观赏万千风筝,用“童言”记录所见所闻。
  “请问,您是第几次来参加风筝会?”“请问,今年参赛您带来了哪些风筝?”……白浩钧同学在认真采访一位参赛者,一边采访一边记录,参赛者认真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这位参赛者的名字、年龄以及参赛作品和感受,我都问明白了,对我写作文非常有帮助。”采访结束后,白浩钧对记者说,他准备回家详细整理,写出一篇作文。
  在放飞场的一角,同学们围着一位外国友人进行采访。“请问,您会说中文吗?”“请问,您来自哪个国家?”……经过采访得知,这位外国友人的中文名字叫李君浩,来自尼日利亚,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3年了,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15日特地从哈尔滨赶来参加风筝会。“我是专程来潍坊学习风筝文化的,没想到遇到这么多热情有趣的孩子,和他们交流,我很开心。”李君浩对记者说。
  同学们不仅是采访者,还是外地媒体记者眼中的采访对象。15日上午,黑龙江卫视的记者在放飞场进行节目录制,专门采访了同学们。“同学,你叫什么名字?今天来参加活动有什么感受?”面对外地媒体记者的采访,同学们毫不怯场,认认真真回答问题。“以前都是我们采访别人,今天我们也被采访了,太有意思了。”韩明妤同学说。
  “同学们都是带着任务来的,希望他们能在风筝会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观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潍坊日报社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芳芳说,希望这次活动能提高孩子们的爱家爱国情怀和写作水平,他们会择优在报纸上发表同学们的文章。
参加多种拓展训练,直呼玩得过瘾
  为了丰富风筝会采访团的活动内容,潍坊日报社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还组织同学们走进潍坊天立学校进行拓展训练,攀岩、射箭、陶艺、高尔夫、游泳……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们直呼过瘾。
  在攀岩体验区,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系上防护绳,戴上手套和头盔体验攀岩。有的同学身手敏捷,三两下就爬得很高,有的同学攀爬起来有些费力,尽管如此,大家还是玩得特别开心。“我喜欢攀岩,早就盼着来体验了,虽然我爬得不是很高,但是体验了一把也觉得很过瘾。”赵翊言同学说。
  在陶艺体验区,同学们更是大显身手,有的做成蘑菇造型的陶艺,有的做成了花瓶造型。管一铭同学做了玫瑰花瓶和玫瑰花,并将玫瑰花放在花瓶里。“这是我第一次做陶艺,要拿回家做个纪念。”管一铭说。
  充实又有趣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不少同学意犹未尽。“今天玩得太开心了,以后我还想参加潍坊日报社举办的活动。”陈奕良同学说。
  “今天风筝会采访团同学们的到来,为我们学校又增添了一份活力。”潍坊天立学校副校长金勇说,十分感谢潍坊日报社提供了这次机会,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他们学校的教学条件、校园文化等,期待潍坊日报社以后多举办这样的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