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向海图强千帆竞 踏浪而行卷千澜

——滨海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纪实

(2023年04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项目建设加力提速、产业结构战略升级、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文旅品牌日益响亮……潍坊滨海,一座胸中藏海的城市,在江河入海的轰鸣中,迸发出强劲发展活力,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年,滨海区GDP同比增长4.7%,增速居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1%,增速居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8%,增速居全市第2位;实现利润增长44.7%,增速居全市第2位,总量居全市首位……
  渤海的粼粼波光映照着这片沸腾的热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潜力的土地上,一幅蓬勃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徐徐绘就。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荣田 刘玉良 赵宁 刘继田 通讯员 韩昀
◎ 产业发展风正劲
  产业兴,则滨海兴;产业强,则滨海强。确保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争创新业绩、续写新辉煌,滨海区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综合自身发展实际,构建起以新医药、新材料为主导,海港物流、海洋文旅、海工装备等产业为延伸的5大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千亿级新医药、新材料产业集群。
  为此,该区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好“六张清单”项目管理和重点项目包靠制度,深化“拿地即开工”“十证齐发”等政策,谋划和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布局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增量项目,做大产业规模体量。
  眼下,潍坊弘润石化科技、环保新材料等百亿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万盛新材料、国邦药业等冠军产品项目加速布局……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在滨海一路发展壮大,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一个区位优势突出、上下游高度关联、产业特色鲜明、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成型。
  龙头企业昂首阔步,小巨人企业遍地开花。滨海区已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55家,“瞪羚”企业11家,“隐形冠军”企业4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1家。维生素、蛋氨酸、溴系阻燃剂等41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位,其中21种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 港口建设加速跑
  向海而兴、以港图强。滨海区得港口融合发展之天时。
  来到潍坊港区,只见门座式起重机繁忙作业,一艘艘大型货轮整装待发,货运车辆来往不断。乘着山东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东风,潍坊港积极承接国家政策叠加赋能,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在新的一年里实现更好发展。
  今年一季度,山东港口潍坊港吞吐量完成957万吨,同比增长11%,集装箱完成14.6万标箱,同比增长7%。目前,潍坊港拥有生产性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具备散杂货、液化品、集装箱、滚装四大运输功能,开通60多条国内及国际航线。
  港口是陆海统筹、融入全球的重要支点。依托潍坊港龙头带动作用,滨海区深入实施区域性枢纽港、集装箱战略港、亿吨大港战略,大力发展“海陆空铁管”五式联运,并加快疏港高速、铁路、公共管廊等专业化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布局3600万方原油储备基地、3000万吨“北煤南运”煤炭基地等重大项目,不断拉动腹地经济发展,形成对产业链的融合支撑,着力打造成为全市陆海统筹、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支点。
◎ 生态面貌焕新颜
  坐在“渤海之眼”摩天轮的轿厢里,极目远眺,曾经广袤荒芜的白浪河畔披上了花红柳青草绿的霓裳,成为一条贯穿南北的生态、文旅、经济轴带。
  从“盐碱白”走向“生态绿”,把昔日盐碱滩,蝶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海滨城市,滨海区的“绿色奇迹”,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近年来,滨海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区,围绕构建“全域大花园”,强化沿海湿地、近海海域与岸线生态保护和修复。目前拥有湿地4.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6%。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区强化“综合治气”、突出“源头治水”、实施“全链治废”,加快推进综合环境整治、全域绿化提升,加快建设“美丽滨海”。
◎ 文旅崛起新版图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论是厚重的渔盐文化及东周盐业遗址,还是高标准打造的黄金亲水海岸,或是白浪河、弥河等河流美景……滨海的文旅资源得天独厚。让潍坊有海、欢乐滨海、美在滨海,成为全市旅游新品牌。
  在文旅融合的路上,该区不拘泥于传统景区模式,坚持将文体活动融入其中,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承办潍坊国际风筝会、世界风筝帆板锦标赛、全国水翼帆船冠军赛、潍坊滨海马术文化节及草莓音乐节等多类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节会赛事。同时基于艺术中心、特色温泉、游艇码头、摩天轮等重大文旅项目为引领,创新发展“旅游+婚庆+网红”“旅游+节会+体育”“旅游+田园+露营”等新业态,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去年,该区共接待游客430万人次,增长4.3%,文旅收入增长3.3%。
  节会、赛事的落户,有力提升了滨海的美誉度和竞争力,催生出了节会赛事游、海洋休闲游、欢乐海岸游、游艇出海游、渔盐体验游等各类形态,摩托艇、皮划艇、帆船等水上体验新业态的持续开发,也进一步促进了高品质海洋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打造,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 营商环境激活力
  当前,一流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滨海加速资源汇聚的“强大磁场”。
  今年以来,滨海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坚持提升要素保障力、产业协同力、产业承载力“三力并举”,持续推动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优化完善,针对企业从开办到经营全过程开展服务,营造重商、亲商、利商的氛围,构建最具竞争力的发展生态。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该区向最关键处发力、向最核心处突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一次办好”“容缺审批”以及“全生命周期”个性化审批服务等措施,先后取消8项审批服务事项和15项前置条件,优化设置8个合并事项,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全力以赴拼经济,加力提速求突破。该区还不断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推行“专班”服务产业链制度,建立企业问题“直通车”机制,开展“纾困解难助企发展”“十小经济”专项帮扶等“一月一主题”活动,400多名党政干部在企业或项目一线“蹲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上市等问题3500余个。
  枝繁巢暖、凤栖梧桐。如今,“亲商、安商、营商”在滨海蔚然成风,企业“引得来、留得下”,项目“落地快、建得好”,为建设现代海滨城市,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持续增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