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潍坊风筝艺人韩臻让传统手艺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

30年来 她带着风筝进校园出国门

(2023年04月1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石际

  4月7日一早,晴空万里,在寒亭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海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潍坊风筝艺人韩臻推开大门,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风筝制作。当天记者采访了韩臻,近距离了解风筝制作与风筝文化。

广交风筝制作艺人,学习交流博采众长
  51岁的韩臻是寒亭人,她从小酷爱风筝,先后师从“风筝王”杨同科、潍坊风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韩福玲、潍坊风筝大师陈玉林,学习传统潍坊风筝扎制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工艺美术名人,韩臻擅长制作硬翅、软翅、串式、板式等传统类型的风筝,其风筝造型优美,做工精细,画工细腻,起飞平稳,深受欢迎。从艺30余年来,韩臻风筝作品多次参加各地举办的风筝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其中获奖作品64件。
  “在交流中学习,风筝才能做得更好。”韩臻说,她经常去全国各地参加风筝交流活动,全面了解风筝制作工艺,结识了众多风筝制作艺人。韩臻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不断创新风筝样式,让潍坊风筝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她曾连续五年受邀赴韩国作为放飞嘉宾进行放飞表演,其携带的一只长达100米的“龙头蜈蚣”风筝在天空中灵动飞舞,引起全场观众高呼喝彩。
将传统与现代互融共通,发展自身特色
  “由衷佩服创作者的想象力,想亲自来潍坊感受下气氛。”“听说在潍坊放风筝,不管什么东西拴上绳子都能‘飞’起来。”说到潍坊国际风筝会,有网友在深感震撼的同时忍不住直呼佩服。
  “形态各异、光怪陆离的各色风筝出现在潍坊国际风筝盛会中是件好事情。”韩臻告诉记者,“造型独特的风筝其实是近年来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风格,也被更多的人喜欢,尤其是极大地吸引了年轻人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喜欢风筝,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传统风筝及其制作技艺。在风筝会上,一边是‘龙头蜈蚣’、金鱼等传统潍坊风筝,一边是造型各异的新型风筝。它们在此互融共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最终让风筝和风筝制作技艺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传承与发展中,韩臻公司制作的风筝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
  “目前,两种类型的风筝都在制作。一种是批量生产的现代风筝,价格便宜、放飞难度低、市场需求大、生产速度快,例如最简单的三角风筝,员工每人每日可制作100多只。另一种是延续手工扎制的传统精品风筝,除了放飞之外,还可用于纪念、收藏等。”韩臻介绍。
恪守匠心守正创新,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韩臻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教授风筝制作工艺,传播风筝文化。她还不忘走进校园,讲授风筝知识,让孩子们学习风筝制作技艺,每月固定到潍坊部分大中小学授课,为传统风筝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借由潍坊国际风筝会,韩臻也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其间,有风筝爱好者请教风筝制作的技巧,韩臻总会悉数告知。“早年间,潍坊家家户户都会做风筝,只不过技艺有所差别。现在城市化的生活中,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韩臻说。
  如今,在韩臻的影响下,她的爱人张焕吾已经成为潍坊风筝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儿子张海鹏参与制作的近20件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今年参与制作的寒亭区参赛作品“故乡情”已经试飞成功,并且张海鹏三只单独制作的风筝都将参加本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另外,儿媳妇刘国兴也成为了区级毛线编织传承人。全家上阵,在传承手艺的同时,融合现代创意和设计,将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传统工艺,并推动其持续发展。
  旧枝扶新叶,新叶向阳生。传统文化的弘扬,离不开老一辈的坚守,更需要年轻人的传承。“学习好风筝制作这一传统手艺,领会老一辈手艺人精神,结合年轻人思想,守正创新,继承发扬,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海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