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当心孩子
“祸从口入”

(2023年02月1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常生活中,一些食物在偷偷“变身”,成为消化道异物,危害儿童身体健康。最近一段时间,家住城区的仔仔(化名)则是遇到了食管异物,所幸救治及时。在此,医生也作出了提醒。
  近日,家住城区的王先生焦急地带10岁的儿子仔仔来到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高新院区儿科门诊,原来五天前孩子大口吃肘子肉后出现进食困难,甚至影响喝水。接诊医生考虑存在食管异物并堵塞,急查胸部CT,显示食管中下段扩张,考虑食管异物。该院儿内二科副主任郭玉秀立即为仔仔开通绿色通道,行无痛胃镜检查。检查中可见一长约10厘米的食物团块堵塞食管中下段,郭玉秀通过内镜钳道置入异物钳,将食物团块一点一点撕碎,历时2个多小时,像蚂蚁搬家一样将异物全部取出,梗阻解除了,仔仔终于可以正常吃饭、喝水了。
  那么宝宝误吞异物后会有哪些表现?如果宝宝误吞异物应该怎么处理?郭玉秀表示,误吞异物后宝宝可能出现咽部不适、吞咽困难、拒食、哭闹、持续口角流涎、恶心、呕吐、腹痛等,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咳嗽、气喘等并发症。一旦误吞异物,首先,应禁食、禁水。一方面是因为儿童一般采用无痛胃镜检查,进食后不能做麻醉(6-8小时内);另一方面是避免食物裹夹异物,导致观察困难。其次,第一时间就医。以最快速度就近到正规医院,尽可能详细地告知医生异物信息,包括异物的大小、材质、数量、误吞的时间等。之后,完善检查。医生会根据情况通过X线或CT等辅助检查,进一步完善内镜检查。最后,借助消化内镜检查并取出。
  在此,郭玉秀提醒,一些消化道异物家长应注意,如苹果、虾壳、枣核等食物卡顿在食管,大量连续进食山楂、柿子、柿饼导致的胃石症,高浓度奶喂养的低体重新生儿所致的乳酸石等。上消化道异物是指在上消化道内不能被消化且未及时排出而滞留的各种物体,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如有宝宝误吞了异物,切勿以喝醋、大量进食其他食物等强行吞咽的方法自行解决,应尽早到医院就诊,以免异物随胃肠蠕动游走到十二指肠降段以下,胃镜无法接近异物而贻误治疗时机。尤其是尖锐的异物,可能穿透消化道管壁或刺破管壁以外的组织或血管引起出血,进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