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万勇
通讯员 闫越
2月10日上午,奎文区东关街道院校街社区润心党支部书记李道光,从高新城市广场的家出发,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来到社区,参加党员活动日,给大家讲述自己的入党初心,重温入党誓词,把人生故事拉回从前。
1952年夏天,李道光出生在安丘市的一个小乡村,从上小学起就对博物馆里的书画感兴趣,这种好奇促使他不断学习,1972年高中毕业,两年后成功考入郑州粮食学院。河南开封、洛阳等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上学期间,李道光常常泡在周边城市的博物馆,了解历史,学习传统文化。
“我爱旅游,每到一个城市就先钻入这个城市的博物馆一探究竟。”李道光说,正是因为这个兴趣,退休的第二年——2013年,他到潍坊市博物馆书画厅当了一名志愿讲解员。
郑板桥是潍坊的一个文化名片,许多到市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都是冲着郑板桥来的,书画厅又是重中之重。做了多年教师且对书画十分了解的李道光,对郑板桥作品的讲解可谓信手拈来。然而,对于馆中郑板桥最爱用的“七品官耳”印章,他只知道是高凤翰专门刻赠的,但不知为何赠送。为弄清二人互赠印章的由来和交往故事,李道光两次到胶州三里河高凤翰博物馆深入调查,广泛查阅历史资料,终于找到了当时的隐藏故事。“每一件珍品都是一个故事,只有用心才能把文物讲活。”李道光说。至今,李道光已在市博担任志愿者讲解员十年,每年在馆服务100多次,志愿时长超4000个小时。
去年冬天,他左眼白内障、黄斑病变加重,刚做了手术,奎文区委宣传部一通电话打来,他立马揭开包扎布,熬通宵开始备课,因为他要给奎文区的师生们讲一堂党课,题目叫《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一连七场。“每一堂课,台下的师生都被黄文秀的故事感动到哭,我很欣慰。”李道光笑着说。
这次党课宣讲结束后,李道光又穿上婚姻辅导员的红马甲,来到位于奎文区东盛广场的和美婚姻辅导中心,劝导一对对要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
赢得大家的信任很难,赢得陌生人的信任更难。刚结束婚姻辅导工作,李道光又接到院校街社区一位家长的电话:“我女儿最近有点叛逆,母女之间交流十分困难,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麻烦知心爷爷帮忙疏导一下。”“那你带她来知心爷爷工作室……”脱下红马甲,李道光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点。
71岁的李道光有40多年党龄,干过潍坊市粮食干部学校校长、高级讲师,潍坊市工业干校调研员的他,没想到退休后拿到的荣誉证书比退休前还多。如今,他除了是市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还兼任奎文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等职,近年来,被评为奎文区“优秀党支部书记”“孔子学堂优秀讲师”、奎文区妇联“婚姻辅导中心优秀辅导员”“市博物馆明星志愿者”、2019“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优秀志愿者”等。
潍坊的故事在继续,李道光的故事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