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我心中的那只风筝

(2023年01月0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潍县县令郑板桥作的《怀潍县》,诗中描写的就是风筝。风筝又称为“纸鸢”,我的家乡潍坊是风筝的故乡,被称为“鸢都”。
  小时候,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到郊外放风筝。沙燕的、蝴蝶的……不同造型颜色各异,那时的我还不会放,只会拉着线疯跑,直到满头大汗实在跑不动才停下来。身体虽然累,但是心里乐开了花,感觉自己就像那只风筝,飞了起来……我最喜欢还是观看一年一度风筝节上的比赛,那时的天空美极了,凡是我能想到的风筝造型都能在天空中找到。
  风筝放着放着,我上学了。小小的脑袋里也会不断地出现疑问:风筝是如何制作的?风筝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风筝还有哪些种类?为了解开这些谜团,爸爸带我去参观了国内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在那里,我听着讲解,了解了风筝的更多历史,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馆里陈列着筒式、板式、硬翅、软翅、串式五大类共1000余件藏品,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惊奇的是,整座博物馆也是龙头蜈蚣风筝的造型,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正昂首冲向云端……
  随着一天天长大,我渐渐发现潍坊这座城市和风筝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比如,宽阔的北海路两侧路灯是风筝造型,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围绕着飞驰的汽车翩翩起舞。火车站候车大厅里,头顶两条“龙”一尾“凤”,寓意龙凤呈祥,是对来来往往的客人平安顺遂的美好祝愿。车站整体的舞蝶造型和北站的盘鹰造型也遥相呼应,预示着潍坊经济的快速发展。风筝广场上,一个以风筝为主题的大型雕塑立在广场中央,成为了潍坊的标志,老人们在这里休闲健身,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耍,展现了潍坊活力又时尚的一面,一派祥和的景象。
  怀着对风筝的无限喜爱,我的脚步也遍布潍坊的大街小巷,寻找这座城市和风筝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潍坊就像一只巨大的龙头风筝,在鸢都上空蜿蜒盘旋,风筝飘过的天空更加碧蓝了,风筝掠过的河海更加清澈了,风筝拂过的街道更加宽广了,风筝穿行过的高楼更加挺拔了。正是这只从小就飞进我心里的风筝,一直引领着我学习、伴随着我成长,我要和这只风筝一起,迎风而起、奋力向前,为建设美丽的家乡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潍坊高新金马公学四年级四班 刘韩歆诺 指导老师 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