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振华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此诗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画鸡》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鸡自古以来被文人雅客入画,古人称其有“文、武、仁、勇、信”五德,后遂以“五德君”等作为鸡的别称,更是借“吉”的谐音升为“吉祥”“吉庆”之寓意。历代画家都以不同的笔法写之绘之,明清以前多以工笔绢绘为主。清末任伯年以小写意画鸡形神俱佳,而近现代几位画鸡的高手已然超越了古人水平,下面简述几位代表人物的特点:
齐白石画鸡以“拙”取胜。小鸡特萌,大鸡特雄。所谓大巧若拙,开大写意画鸡之先河。
徐悲鸿画鸡,以“意”见长,几乎把雄鸡都画在高高的石头上,昂首报晓,具有象征意义。
陈大羽画鸡,以“雄”为特点,大刀阔斧,恣肆雄强,笔上的运用更为夸张老辣。
王子武画鸡,以“动态”为主,笔墨与鸡的造型生动,恰到好处,对我画鸡也有些启发。
我画鸡和画其他的花鸟画一样,尽量不用前人的造型特点,只取其神和笔墨的运用,大部分是观察自然写生默记,感悟笔墨而来。尽可能做到形神兼备,下笔过瘾而已。
最初画鸡,我先是从心里喜欢毛茸茸的小鸡开始,像一团渗化开的墨。黑色的小狗、小猫、小鸟等等,我都有用墨想方设法去表现它毛茸茸的冲动……用墨韵去模仿自然物象的感觉,始终兴趣满满,从不顾忌行内人的说道。也因此,面对山水中大面积植被的表现,有了自己的技术与表现方法。
自己画鸡的“程式”也渐渐地形成了……无非是借助于现代绘画的点、线、面三要素而强化之。小鸡为变化丰富的“点”,母鸡表现轻灵极简的线,用公鸡的形展示大的块面。虽然借这三要素,但实际的操作一定是中国画式的笔墨表现。因为它是写意的、随机的、变化的。如写文章一样,随着用笔落墨的展开,一笔笔生发出来。尽可能按想的轨迹运行,随曲就伸,笔断意连,不断调整,巧妙配合。在熟练的技能与敏锐的感觉默契配合之下,逐步完善《吉祥如意》这张作品的面貌。
通过《吉祥如意》的完成,我也弄明白了为什么齐白石、崔子范、潘天寿、黄宾虹等大师一个合适的画稿可以几十年磨一剑,在每一次的微调中,达到神明的高度,完善的“程式”与中国的京戏一样,实属不易。
我画《吉祥如意》作品的过程如下:
一、用较浓的墨画出左边第一只小鸡,神态要看向画面的中心,它是整幅画面的集中视点,随着第一笔的落下,借小鸡不同的动态,以变化的笔墨依次展开,浑然一体地融在一片横的墨韵中,这条线强化一种形式美和整体关系。小鸡的眼、喙、爪趁湿点上或写出,更显毛茸茸的可爱。
二、母鸡放在中心,用简洁的、轻快的、流畅的、有节奏的淡墨线条顺着鸡的结构写出,这种圆融的手法有助于表现母爱的温柔和洁白如玉之象。
三、用大笔蘸浓墨,以平铺的笔法画出公鸡,不要有浓淡的变化。外形的起伏节奏,要特别在意。将大公鸡的眼仁画大,藏起尖利的爪子。垂下高昂的头,画出公鸡敦厚慈父般的感觉。这块大面积的墨衬托出母鸡的洁白,以平面的浓墨与极尽变化的点墨形成上下呼应,和画面关系的平衡,体现出易理中负阴抱阳、相辅相成的太极之美。
四、把题跋写成一条垂线,使所有鸡的视线不外冲,呈现其乐融融、和睦温馨的祥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