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6版:光影记录

刘宪德 孙兰芳:传授非遗技艺 夫妻档“比翼齐飞”

(2022年12月0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刘蕾
  2010年11月12日,在“安丘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表彰大会上,退休干部刘宪德和老伴孙兰芳双双被认定为“安丘烙画”与“安丘剪纸”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刘宪德能以铁为笔,以电为墨,在柔软的纸上“挥毫泼墨”,烙出活灵活现的花鸟,栩栩如生的人物;孙兰芳则将一把剪刀用得出神入化,剪成的花鸟呼之欲出,人物形神毕肖,窗花红火富丽。夫妻俩在传承非遗的道路上鸾凤和鸣,比翼齐飞,一时传为佳话。
  刘宪德和孙兰芳今年都是69岁,现在住在安丘市新安街道东刘家庄村。刘宪德擅长在纸上烙画,孙兰芳擅长剪纸,夫妻俩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都有所成就。刘宪德年轻时就酷爱书画艺术。2007年退休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几名朋友去观摩文展会,遇到一位南方手工艺人在绢上烙画,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当他提出想学习烙画时,对方称要收10万元的学费。刘宪德便琢磨着要自学。
  在探索过程中,刘宪德发现在纸上烙画比在绢上烙画更具挑战性,于是决定研究纸上烙画。因为没有人教授,他在练习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通过反复尝试宣纸、板纸、素描纸,他发现素描纸比较适合,而且纸张下面的垫板材料也很重要。同时,烙铁的温度、速度、力度也会影响作品的效果。“当时不知用了多少张纸,用坏了多少个电烙铁。”刘宪德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三年的反复练习,电烙铁在刘宪德手中变得听话了,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掌握了纸上烙画的技巧后,刘宪德创作了很多作品,尤其是历时八年时间完成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烙画作品,每套作品100多个人物,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在纸上烙画,刘宪德还能在葫芦上烙画。
  在刘宪德苦心孤诣钻研烙画的这些年里,妻子孙兰芳艺术创作欲望也被激发出来。孙兰芳从小就跟母亲学习剪纸,成家之后,整日忙碌,她放弃了自己的这一技艺。步入老年,孩子都大了,空闲时间也越来越多,她重新磨快剪刀,买来红纸,干起了老本行。
  孙兰芳因其一剪之巧,在当地逐渐有了名气。她的剪纸作品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式样繁多,内容丰富,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深情向往,曾获得过安丘市首届剪纸大赛银奖,潍坊市剪纸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如今,刘宪德纸上烙画的技术炉火纯青,孙兰芳的剪纸也搞得风生水起。夫妻俩的艺术成就,吸引周边村庄乃至外地的群众前来取经学习。为此,村里在村委办公大院专门给两人配备了工作室,命名为“汶水烙苑”,以供他们现场教授展示烙画和剪纸技艺。农闲时候,来这里学习的群众座无虚席,现在老俩口已培训学员近百名。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就会无偿地教给他们。”刘宪德说,他们心中的一个执念,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传承这些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