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寻访老潍县京剧地标

02版:寻访老潍县京剧地标

03版:寻访老潍县京剧地标

04版:寻访老潍县京剧地标

05版:寻访老潍县京剧地标

06版:寻访老潍县京剧地标

07版:寻访老潍县京剧地标

08版:寻访老潍县京剧地标

新华影剧院紧依老槐树

(2022年12月0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1950年12月,潍坊市各界人民群众在潍坊新华影剧院门前大街上迎接新年。
  改建后,新华影剧院的看台像运动场的观众看台,步步登到二层的高度。剧院、机房、办公室、职工宿舍,其总设计费在20亿元上下。新华影剧院平时放映电影、演出戏曲,同时也是昌潍专署和潍坊市的大会场地和礼堂,这一功能直至拆除也未改变。
影院巨资改扩建
施工避开老国槐

  寻找新华影剧院的原址相对容易些,城区东风西街的那棵大槐树是最合适的参照。
  潍县城的文庙在东门大街(今东风西街)路北,朝阳桥(今亚星桥)西首,在海道司巷与曹家巷之间,大槐树以北,陈瑞曾先生说,新华影剧院在文庙附近,面对路南的棋盘街。如此,新华影剧院的坐标就十分明确了。此处今是一栋十余层的建筑,西侧有“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字样,沿街是典当行、珠宝店、客栈等门店。
  1948年11月,潍坊特别市政府决定筹建一所新的影院,地址在胡家牌坊街民教馆大礼堂内,名称新华影院。1949年1月,影院开业,内部规模很小,只能容纳观众500人。尽管如此,为了迎接潍坊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影院全体人员热情饱满,日夜放映两三场。
  1949年春,潍坊市在文庙旧址召开物资交流会,盖了一个可容千人的大席棚。交流会结束后,影院搬到席棚内,扩大营业,但席棚太简陋,夏天漏雨。此时,潍坊市隶属昌潍专署,影院改为直属专署秘书处,兼为专署单位的大型会议场所。专署了解到影院的情况后,研究决定:拨库存的200万斤高粱,卖出后作为建房资金,在原址建新影院。
  1949年底,影院开始改扩建,根据设计和实际资金情况,决定“不盖正式二层楼,改建成运动场和跑马场那样的观众看台,通体水泥制作,步步登到二层高度,全场可容座位1100人上下。院墙为双层砖,不建附属房屋和设备,所以院内没有厕所,机房建成后,影院在房旁小院中修建。机房改为悬吊式小三楼,从一楼有楼梯直达。影幕后墙盖三层楼,各建小房间为办公室和职工宿舍,总设计费为20亿上下”。
  当时,文庙院内的多棵柏树早被砍伐,只剩下东南墙角的老槐树。树干直径约80厘米,有300年树龄,建筑公司觉得它的存在有碍施工,应该伐去,影院方与其再三研究,建筑公司最终将南墙房基稍退后一点,施工时避开一些,将老国槐保留下来,成为今日寻找潍县城里建筑旧址的参照和历史的见证者。
  影院开业前,请潍坊市书法家郭谷石给影院题写大字匾额,他书写了每字两米见方的“新华影剧院”五个大字,专署领导最终也同意将新华影院的名字改称“新华影剧院”,于1951年元旦开业。
  新华影剧院平时放映电影、演出戏曲,同时也是昌潍专署和潍坊市的大会场地和礼堂,这一功能直至拆除也未改变。1979年12月,新华影剧院改为潍坊市(县级)礼堂,1982年拆除,原址改建为潍坊市机关招待所的大门和道路。
  齐英华
◎回忆
在新华影剧院观看演出
  据最早参与创设新华影剧院的刘凌回忆,扩建后接待的第一家戏剧团体是当年2月来潍演出的许翰英京剧团。他们先在永乐大戏院演出而后转到新华,演出约两周。随来的演员有小生刘雪涛、小丑赵安业(后改名赵春亮)、旦角谷玉兰等。许翰英是后续的四小名旦之一,以演出京剧《红娘》在潍坊引起轰动。
  为抗美援朝义演演员大比武
  1951年4月,为支援抗美援朝,新华、永乐、大同三家剧院在新华影剧院举办抗美援朝爱国捐献义演活动。电影、京剧同时日夜上演,连续五天,演出收入全部捐献给国家。两家戏院除长期居潍的基本演员中,比较有名的有永乐的徐韵声(女须生)、大同的雷振东(须生、京剧名家雷喜福之子),流动演员只有武生崔盛斌在大同剧场、武生张鸣宇在永乐。他们同时在新华献艺,争先推出各人的拿手戏,剧场也成了京剧演员大比武的“擂台”。张鸣宇原来与其师兄王鸣仲搭档,当时王已经不在潍坊,张鸣宇平时以短打出名,在义演中他还推出了《五百年后孙悟空》等重头戏。崔盛斌演出的京剧《驱车战将》,是戏曲舞台上轻易不见的剧目,演出这天,新华影剧院座无虚席。演出直到午夜。
  周亚川率省京剧团来潍献艺
  1953年,著名京剧演员周亚川曾率山东省京剧团一分团来潍在新华影剧院演出。周亚川擅演文武老生、红净,有一天海报打出来他的戏目是《夜审姚达》,非常罕见。周亚川在剧中扮演姚达,他身材魁梧,唱腔高昂嘹亮,有高派风韵,在道白上,又有麒麟童的滋味,周亚川的表演融内外腔于一炉,独具一格,真是念唱真切,做戏逼真。
  后来从资料上得知,周亚川1947年在沈阳演出《五花洞》中的包拯时,因不满国民党士兵对演员的凌辱,自编戏词,揭露时弊,触怒当局,险遭不测,避难于农村,直到沈阳解放。1949年2月经大连回老家,到达胶东解放区,加入胶东文协胜利剧团,并将几十年积蓄所制全副戏箱74件,无偿捐赠剧团。1949年7月,周亚川赴北平参加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56年曾任山东省京剧团副团长,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人。
  1954年的八一慰问演出
  1954年8月1日新华影剧院上演八一慰问演出,当晚开场的第一出京剧是徐东来、管韵华主演的《评雪辨踪》(吕蒙正赶斋),而后是徐东明主演的《辕门斩子》,由周啸天主演了《白蟒台》,大轴戏是来自江苏的周云灵、周云亮合演的武打戏《大舞乾坤圈》(哪咤闹海)。
  徐东明、徐东来姊妹已经到过潍坊演出,徐东明当时已经是余派须生的坤伶泰斗。周啸天,著名老生演员,以擅演京剧《夜打登州》《连营寨》《白帝城》等戏在全国闻名,后拜马连良为师,曾参加山东省京剧团,而后入天津市京剧团。周云亮弟兄也是有名的武生演员,周云亮特别擅演猴戏,有“南派美猴王”之称。这一晚,三个省派出的演员组成一场慰问演出,让听众过足了戏瘾。
  陈瑞曾
  本期图片由齐英华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参考资料:《潍城政协文史资料》《潍坊市文化志》《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潍坊市直文化单位史略》。王瑞甫、张德民、张黎明对本期均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