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0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作品多强调表意,展现人的复杂性

陈凯歌 备受争议的“电影诗人”

(2022年11月1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1993年,他以一部《霸王别姬》荣获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为华语电影树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2005年他又因《无极》在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浪潮中尴尬转型,饱受争议;因其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有人称他为“文人导演”“电影诗人”。今天,让我们走近陈凯歌导演。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首先是知识分子
  其次是电影导演

  科班出身的陈凯歌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于1984年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黄土地》。因为经历过下乡当知青的岁月,陈凯歌除了有敏锐的艺术嗅觉之外还有极强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这在后来也成了他鲜明的个人特征。他会在影片中展现民族文化,并穿插着社会变迁当中小人物的命运与内心活动,电影《霸王别姬》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动荡的年代、不可诉说的感情、主人公程蝶衣辉煌又消亡等相交融,让无数观众动容。
  有人说陈凯歌是“高开低走”,这有些太过绝对,不过后来的《无极》《妖猫传》确实备受争议。陈凯歌的老粉固然能从其作品中理解其用意,然而大部分人是不能看懂其个人特色的。不得不承认的是,陈凯歌确实在后来的作品中没有将时代背景和个人意识这两点处理好,至少在观众眼中如此。老粉为陈凯歌“喊冤”,并表示他就是太害怕观众不理解电影内涵,所以才将剧情推进得如此平缓。然而,电影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要争个是非对错,反而丧失了其艺术韵味。
  
  想做导演也想做诗人
  作品多重表意轻叙事

  自《霸王别姬》后,叙事在陈凯歌的电影里逐渐重要起来,然而他却无法将叙事与表意完美地结合起来。以《妖猫传》为例,电影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风格大相径庭。陈凯歌是一个浪漫的人,想做导演也想做诗人。倘若你看他作品时,是从叙事入手,那可能有些看不懂;然而当你从表意入手时,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以主题的寓意来说,《黄土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边走边唱》展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霸王别姬》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如何面对社会变迁;《无极》则反映了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何正视自己的内心……
  以意象的寓意来说,《孩子王》里的字典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源头;《无极》中的风筝表示主人公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自由;《风月》里,白色的灯笼高高挂起暗示了大清的覆灭,以及同样消亡的畸形爱意;《道士下山》的门,代表了人心中的意念;《梅兰芳》中的“纸枷锁”,象征着“吃人”的权力以及“杀人”的软暴力……
  
  中西合璧的视觉效果
  电影美感时刻“在线”

  如果说陈凯歌电影内容存在许多争议,那么从视觉美感上来说,想必没人会觉得他的电影不美。
  《妖猫传》中的杨玉环顶着一张混血脸,雍容典雅,让观众直呼漂亮。“极乐之宴”的镜头大部分集中在酒池,华丽的杂技表演,精美的人物服装,让杨玉环的美再添几分“氛围感”;《霸王别姬》里,张国荣出演的程蝶衣美到不可方物,而他鲜明的人物特征——爱时热烈,恨时堕落让人唏嘘,这个角色从内而外都让人觉得美得不真实。更别提其中的戏曲服装和妆造更是让人一睹国粹之典雅;《无极》里面的宏大场面,不输好莱坞大片的视觉设计,加入的东方意境之美又给人磅礴大气之感。虽然影片中有不少西方油画的“踪迹”,但却没有盖住东方美的绚丽,两者互相交融,美学的艺术气息在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极》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也各有其特色,有的威严庄重,有的单纯多情,有的阴暗诡异……
  存在的争议和质疑,并不能完全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就像有人喜欢鱼子酱,有人喜欢麻辣烫,还有的人喜欢麻辣烫加鱼子酱……但不得不说,比起“阳春白雪”,大部分的观众还是更容易与“下里巴人”的作品产生共鸣,作为电影导演还应多关注大部分观众的喜好,毕竟推出更多人满意的作品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