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0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1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2 13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4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5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6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石羊石虎翁仲安身青博

(2025年07月2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羊 摄于青州博物馆
  石虎 摄于青州博物馆
  翁仲 摄于青州博物馆
  古代帝王将相的墓地,神道两侧通常对称排列石雕,用以彰显墓主身份。青州境内的赵秉忠墓地、刘珝墓地等都有,可惜由于年代久远,沧桑巨变,绝大多数已经损毁。寻访参观青州博物馆,得以见到幸存的汉石羊、元代石虎、明代翁仲等,给人一种弥足珍贵的感觉。
兴国寺故址之石羊
汉代风格古朴凝重

  羊在古代作为一种吉祥物,以石雕之,或置于寺院、村社,或纪念逝者,应用广泛。青州博物馆内收藏的一件汉代石羊,出土时,位于兴国寺故址前甬道东侧,呈卧姿,面向南,头扭向右侧。长118厘米,宽60厘米,头部高104厘米,尾部高60厘米。造型生动,平静祥和,温顺可掬。羊口以细线勾勒,鼻骨上隆,羊角下弯,贴附在面颊上。这件石羊雕塑,采用的是圆雕手法,在整块石头上进行雕琢,整体形象既粗犷奔放,又古朴凝重,是典型的汉代风格。
  石羊胸前有一块方形题记,由于年代久远,字迹腐蚀剥落,难以辨认。题记上方,刻有魏碑体“正始五年造千佛塔”八个大字。“正始”,为北魏宣武帝的年号,正始五年即公元508年。当时佛教盛行,据推测,这件石羊曾被寺院借用,并雕上题刻。
  兴国寺是青州市古代著名佛寺,故址位于青州市黄楼街道迟家村北,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东北部为平原,南为丘陵,西临弥河,为一高埠。该处地面暴露出大批灰坑,出土成批陶片,陶器有西汉的陶盆、瓦等,并有西汉、唐朝的瓦当;瓷器有北朝瓷碗等。从遗物分析该故址为西汉至唐的一处古文化遗址。
  一雌一雄元代石虎
  线条流畅形象逼真

  石虎是我国古代达官贵人墓地前神道两侧排列的石雕之一。之所以置于墓前,是因为虎代表尊严和高贵。历朝历代的石虎造型、技法各异。秦汉将圆雕、线刻等技法融于一体,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不同的神态,风格古朴、稚拙,气魄深沉。隋唐时期以优美生动、矫健雄浑为特色。宋以刀法简洁洗练、形象逼真著称。而元代石虎,远承秦汉时期的圆雕法,同时又受到宋代石雕技法的影响,以流畅细腻的线条,勾勒出逼真的形象。
  青州博物馆的一对石虎,是元代益都路总管冯彰为其先祖所立的墓前石雕。石灰石质,一雌一雄。雌虎高131厘米,长109厘米,宽45厘米;雄虎高而稍瘦,雌虎矮而稍胖。两虎均为四肢前立后蹲,竖耳,眼大而突出,长鬣飘至耳后,尖齿外露。利爪蹬地,尾巴甩至前腿,威武雄壮,显示出不可一世的威风,其造型古朴,神形兼备。
  这对石虎原摆放在高柳镇李家庄北,2000年9月移入青州博物馆。据《益都县图志》记载:“冯总管墓在城北三十里,高柳社阳水东岸,墓已圯,所修之墓则其祖评事墓也。有修墓碑尚存,提领府学徐之纲撰文。”可知这对石虎是冯彰为其祖修墓而立。
明崔迪墓四尊翁仲
腰结宽带持笏而立

  翁仲原是秦朝的一名大力士,姓阮,名翁仲。相传他身长1丈3尺,骁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铜像,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目前全国年代最久远的石翁仲,当为河南登封中岳庙内东汉时期的翁仲,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而身躯最高大的要数明孝陵内的翁仲,通高3.18米以上。
  目前看到的崔迪墓四尊翁仲,现收藏于青州博物馆。
  这四尊翁仲石像,形制巨大,两名文官,两名武将,均由整块石灰石圆雕而成,除一名文官头部右侧残缺外,其他基本保存完整。两名文官身高分别为298厘米、299厘米。两名武将身高分别为302厘米、318厘米。像座由一整块边长140厘米、厚45厘米的方形巨石粗加工而成。翁仲头戴高大的官帽,身穿厚重的官服,腰结宽带,肥大的袍袖垂至膝下,两手拱于胸前。文官持笏,武将持剑,均方面大耳,美髯飘洒。面部表情各异,或严肃或微笑,或略有所思,或怒目而视,皆透露着写实主义色彩。
  据青州民间传说,这四尊翁仲及崔迪墓,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建造的。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家境贫寒,曾出家为僧,并流落到青州,在核桃园村崔迪家打工放牛,崔迪待他很好。朱元璋称帝后,厚待崔迪,宠荣备至。青州西部有座山,名“明祖山”,传说为朱元璋放牛之处,山北有村名核桃园,即崔迪家。
◎相关链接
“没脸”的石人传说
  青州市郑母村北有一座董进将军墓,墓葬所置石雕中有翁仲四尊,百姓俗称“石人”。四尊中有一尊脸面铁红、五官残缺,据分析可能是石质老化、表层裂变所致。民间却有另一版本。
  传说,陵地的石人常年累月站在旷野里,很是寂寞,一天晚上,石人们相约去不远处的洗耳河喝水。归途中路过一村,见一户人家烟火正旺,探之,是一少妇正在摊煎饼。弯腰劳作中,露出白皙的蛮腰,惹得其中一石人凡心萌动,慢慢靠前欲图不轨。妇女听见身后动静,回头一看是个生人,劈头就是一铁勺,不想正中石人脸膛,刮去了一层皮,流血不止,疼得石人捂着脸逃回墓地。从那,这个石人就成了缺鼻子瞎眼的“没脸”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