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0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1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2 13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4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5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16版:穿越时空的青州石雕

王府遗物石雕彰显气派

(2025年07月2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王府石坊透雕麒麟(资料图片)
  明衡王府曾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乃宪宗皇帝朱见深第七子朱祐楎就藩之地,历经147年,传六世七王。府中奇花怪石,画栋朱梁,豪华壮丽,自然少不了石雕,至今存世的两对石狮和两座石坊等遗物见证了当年衡王府的繁华景象,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珍品。
两尊石狮高大威猛 彰显当年王府气派
  青州市范公亭路西首坐落着一座明清风格的古典式建筑群,规模宏伟、金碧辉煌、庄重典雅,坐西朝东的大门前两尊石狮巍然而立,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青州市博物馆旧址。
  这两尊石狮体量巨大,威武雄壮。石狮头饰鬃髦,胸挂石铃,身配饰物,圆雕蹲立,瞪目鼓瞳,栩栩如生。石狮为一雌一雄,雄狮左前掌踏地,右前掌踩绣球,身戴銮铃配饰,口中含有飘带;雌狮左前掌踩绣球,身戴銮铃,右前掌抚幼狮脊背,幼狮前抓后蹬,抬首望向雌狮。
  从雕琢工艺上看,石狮整体形象逼真,身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如头部与身体、四肢与躯干等的比例协调、恰到好处;无论是狮子的轮廓、肌肉线条还是毛发纹理,都雕琢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狮子的神态更是细致入微,通过对眼睛、嘴巴、耳朵等五官和铃铛、绣球等装饰的精心雕琢,赋予了石狮鲜活的生命力,既稳重又不失灵动,呈现和谐的美感。
  石狮乃明衡王府遗物,1979年移入当时的益都县博物馆收藏。
  这对石狮通高2.65米,比北京故宫门前的石狮还高19厘米。在封建社会时期,等级森严,稍有逾越,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衡王府的石狮如此“超标”是为何?
  相传,衡王府门前的石狮是武宗皇帝朱厚照即位以后,朱祐楎在重修衡王府时雕凿的,他故意把府门前的石狮子比故宫门前的石狮子高出19厘米,是为了彰显他乃当朝皇帝叔父的地位。而武宗皇帝朱厚照即位时年龄尚小,对皇叔的行为也无可奈何。因此,留下了历史上罕见的犯上却没有被追究的案例。
青岛湛山寺一对石狮 原踞衡王府东华门前
  文载,衡王府被查抄后,其“奇花怪石,尽归侯门;画栋雕梁,半归禅刹”。据说,原踞东华门前的一对石狮流入法庆寺;也有的说,归了旗城(清政府在青州建立的一处由旗人驻防的兵营,有城郭,又名满城,因位于府城北又有“北城”之称)“将军府”。在旗城,还流有许多传说,比如:
  将军府门前那对石狮子,不但威武壮观,形象好看,而且还有灵性。有人说,他曾亲眼看见半夜趁着月光,石狮子在北城西河边喝水。友人反问:“晚上城门关了,石狮子怎么出去的?”
  “所以它有灵性啊!要不日本鬼子怎么会看上它呢?”
  旗城老人李凤琪记得爷爷曾对他说过:“大人府门前的石狮子和别的不一样,别处的石狮子有食肉动物的尖牙,这对石狮子是平齿。”“这是为什么呢?”李凤琪问。爷爷说,建旗城的时候,皇帝下过圣旨,不准动民间一草一木,要爱护老百姓,石狮子平齿的意思是“保一方平安,不鱼肉百姓。”
  20世纪末,李凤琪在写《旗城春秋》之前,专门到青岛湛山寺考察,这对石狮子果然没有尖牙,是平齿。那么,当年日本人劫往青岛之后,为什么会落在湛山寺,没有运走呢?
  据说,旗城八旗兵营解体时,这对石狮子在战乱中被驻在益都火车站的日军劫往青岛,企图用船运往日本,但因当时连日狂风暴雨,大浪滔天,石狮子无法装船。这时,湛山寺的老方丈夜得一梦,梦见石狮子向他求救。老方丈派人到码头一看,果然有一对石狮子等待装船。于是,他通过日本在华的佛教人士从中斡旋,最后将石狮子留在了湛山寺。
  传说总是透着些许传奇色彩。经考证,湛山寺门前的一对石狮是北魏时期珍贵的艺术石雕,明代建衡王府时被移入衡王府门前,清初散落民间。清康熙十年(1671)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兼刑部尚书冯溥购入安置在偶园门前,康熙三十一年(1692)移到冯溥“阁老墓”。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时,墓地正好位于线路南侧不远,德国人将这对石狮子掠至青岛胶济铁路工厂。1934年修建湛山寺,时任胶济铁路委员长的葛光庭将这对石狮赠给湛山寺。后来,这对石狮子均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在修复湛山寺时一同进行了修复。
石坊高大气势宏阔 透雕麒麟活灵活现
  说石雕,就不能不说衡王府石坊。一直以来,衡王府石坊以它恢宏的气势和特有的历史价值备受关注,但当我们将其作为石雕艺术的载体走近它的时候,更被它精湛的艺术魅力所倾倒。
  石坊有南北两座,相距43.5米,两坊建筑形式相同,尺寸大小一致。皆为四柱三门式牌坊结构,由28块巨石雕琢后组成。石质为砂页岩。占地约5千平方米。位于青州城区西南隅,潍坊市护理学院(北院)大门南侧,原衡王府正门前。
  石坊造型宏阔,雕工精细,堪称珍贵的历史遗存。每坊东西宽11.5米,南北进深2.78米,中高7米余,侧高5米多。底座为须弥状,高1.2米,宽1米,分上中下三层,底层厚0.25米,刻云头花边;中层内收0.1米,高0.4米,雕荷花、牡丹等图案,上层与底层齐,镌狮子、麒麟图案。每块巨石上有狮子12只、麒麟2只,形态奇伟,惟妙惟肖。石柱为方形,分立底座上,中间二柱各高5.82米;两侧二柱各高3.95米。每柱南北两面各镶透雕麒麟一只,高1.95米,昂首蹲立,活灵活现,每坊8只。四柱上方各嵌巨石横匾,匾上浮雕均为二龙戏珠图。中门二横匾,上刻大字,南坊两面分别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则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剔地阳文,字形宽博,笔画流畅。
  据考,两座石坊建筑时间在嘉靖十九年(1540)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间,为第二代衡王庄王朱厚燆在位时所建。
  2013年,国务院公布两座石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立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