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宇琪
爱心档案
“时间银行”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陈奶奶,我们又来看您啦……”5月20日,临朐县东城街道万华社区万家暖阳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看望了独居老人陈女士,为其理发、打扫卫生。
据了解,为创新社区治理、打造幸福家园,万华社区积极探索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链接各方资源,聚合社区居民、优质企业、爱心商户等多方力量,打造万家暖阳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助老扶弱、关爱儿童、社区美化等服务内容。项目采用“时间银行”模式,调动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循环机制。截至目前,已有380余名志愿者参与,累计服务时长1500余小时。
暖心故事
点亮独居老人的幸福之光
80岁的李女士是万华社区的一位独居老人,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各自忙碌,一年到头很少有时间回来与母亲团聚。李女士常年独自生活,日子平淡而寂静。
志愿者小王了解到李女士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看望老人。在聊天过程中,小王不经意间得知,老人从未举办过生日会,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老人筹备一场难忘的生日会。
小王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其他志愿者,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立即着手筹备,有的负责采购生日蛋糕、水果和装饰品,有的精心准备节目……
李女士生日当天,志愿者早早地来到她家忙活起来,挂彩带、吹气球……原本冷清的房间变得温馨而热闹。一切准备就绪后,志愿者小王扶着老人来到客厅中央。随着欢快的生日歌响起,志愿者围在李女士身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紧接着,几位擅长吕剧的志愿者走上前,表演了经典的吕剧选段。老人看着眼前的一切,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她哽咽着说:“这么多年,第一次有人给我唱生日歌,第一次有这么多人陪我过生日,我这心里暖乎乎的。”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生日会结束后,志愿者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周都会轮流来陪李女士聊天,帮她打扫卫生、做可口的饭菜。
除了聊天陪伴,志愿者们还积极联系辖区内的商户志愿者,为李女士争取到了定期的义诊、理发和口腔护理服务。在志愿者的关爱和陪伴下,李女士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同时她也被志愿者的热情和善良所感染,主动报名成为社区的“编外督导员”,每天都会在社区里转一转,看看绿化情况。
如今,李女士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她不再是那个孤独的老人,而是社区大家庭中备受关爱的一员。而志愿者们的爱心行动,也如同星星之火,在社区里传递着温暖和正能量。
城市温度
“时间银行”托起幸福晚年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做公益、存时间、换服务,让被帮助的老人也参与到社会志愿活动中来。万家暖阳志愿服务项目将居民需求、志愿服务与居家养老、助残助困等巧妙结合,探索营运“时间银行”,让“老有所为”赋能“老有所养”,为社区互助养老探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通过“时间银行”这一创新举措,居民以“爱心”交换“爱心”,实现了社区志愿服务由单向付出变为双向循环。同时,通过“问需于老”,有效盘活社区及周边老年人资源,调动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和社区治理。
“时间银行”让居家养老渐渐变成了小区“享老”,在服务过程中赋能志愿养老、为老服务全过程,充分营造出老年人“助人助己”的社会志愿服务新风尚,从而推动养老志愿服务在实现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