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民生新闻

16版:光影记录

孩子厌学、抽烟、喝酒 家长这样来应对

(2025年03月3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与困难,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并给予科学的指导,帮助孩子渡过难关。比如厌学,养成吸烟、喝酒、沉迷电子游戏等不良习惯、生命意识淡薄……在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潍坊市家校社共育30问(中学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供家长参考。
本报记者 赵春晖 整理
孩子厌学怎么办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厌学仿佛是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不少家长的心头。原本活泼开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怎么突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呢?
  一般来说,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几个:学校压力过大,成为压垮孩子的重担;学校学习氛围不佳,成为孩子学习的“绊脚石”;受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无法安心学习;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孩子的兴趣得不到发展,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趣的事情,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确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自身因素,还是外在因素。家长要客观全面评价孩子,当孩子面对学习上的挫折,不用否定性的语言打击孩子,不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同时引导孩子制定学习目标要本着现实具体的原则。如果孩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实现了,那么达到目标后,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会逐步树立积极的自尊和自信。
  其次,引导孩子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让孩子明确知道为什么而学,为谁而学。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不要施加太大压力,应逐渐培养其对知识的兴趣,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这才是治本的办法。在这一点上,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同时也给予积极的关注、引导,让孩子感到温暖和认可。在轻松的环境中,当孩子体验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才会从不愿学习变为自觉主动地学习。
   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并不可怕,是较多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只要家长和老师多一分耐心、多一点关注、多一份鼓励、多一份期待,一定会使孩子走出这个误区,重新找回学习的快乐。
发现孩子有吸烟、喝酒、
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怎么办

  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这些现象在很多青春期孩子的身上出现过。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寻求独立和自主。抽烟、喝酒作为一种成人行为,孩子可能觉得通过模仿,可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了。这时,家长牢记的原则是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再视其为是啥都不懂的孩子,同时细心地关注孩子。
  家长的肯定和赞赏对孩子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在家做任何事都得不到家长的肯定,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需求转向周围的同伴。在这个阶段,如果同伴错误地将吸烟、喝酒视为长大成熟、有力量的表现,那么孩子为了得到同伴的肯定便会模仿,同样,玩电子游戏也会不断地得到奖励,获得被认同感。所以,家长要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
  针对孩子已经出现吸烟、喝酒、上网玩游戏现象,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个协议,如吸烟、喝酒、玩游戏的次数减少到一定量,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合理的需求,或者用更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来替代。对于需求或奖励,要孩子自己提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孩子改变的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一开始就期望孩子彻底不吸烟、不喝酒、不玩游戏,调整需要循序渐进。
  另外,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让其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困扰表达出来,比如是不是学业上存在压力,才导致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这些不良行为上。家长记得要相信孩子,肯定孩子,鼓励孩子。
如何引导孩子懂得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家庭关系的重要课题。虽然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同,但是生命意识淡薄导致的青少年溺水、自杀等事故依然时有发生,令人痛心。提升孩子的生命意识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在这里提几点关于生命教育的建议:
  第一,利用大自然让孩子认识生命。比如和孩子观察四季花草变化,撰写观察日记,通过花开花谢让孩子体验生命生长的快乐。
  第二,让孩子体验和呵护生命。陪孩子播下一颗种子,耐心地浇水施肥,等待它破土而出、发芽、长高、开花、结果,然后跟孩子谈谈呵护植物生长的感受。
  第三,了解生命规律。让孩子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对于身边亲人的离去,能够在悲伤的同时做好应对,珍惜当下,不辜负时间和生命的美好。
  第四,帮孩子找到生命的意义。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肯定自己,让孩子在欣赏别人生命意义的同时,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让孩子知道自己很重要、对别人很重要、对国家和社会很重要。然后,再告诉孩子生命的每个时期该如何做才能更有意义,这样孩子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体验成长。
  第五,加强挫折教育。人生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成长历程,使其深刻认识到人生充满挑战,困难与失败是常态,从而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同时,培养孩子自强自信的心理素质。自强自信意味着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和自我,成为命运的主人。
  第六,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家长不应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成绩的提升,更包括心理健康的发展。家长应与孩子一起探索孩子感兴趣的领域,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鼓励开放和积极的家庭交流,让孩子在遇到学习问题或困惑时,能够自由地表达出来,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