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 孙展
《哪吒之魔童闹海》为海内外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影片塑造的鲜明人物群像在偏见与困境中找寻自我、挑战命运,实现多个精神层面突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哪吒在自我接纳与救赎中实现精神层面突围。哪吒的困境源于世人的偏见和自我否定,作为魔丸转世,他出生就被视为“灾星”,遭受世人异样目光。这些杂念逐渐植入哪吒内心,使他认同了“魔童”身份。然而,哪吒在面对一次次命运抗争时,体内能量逐渐爆发,肉体和精神挣脱了束缚,把不可能转变为可能。哪吒并非天生圣体,他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复杂情绪,即人性真实写照,与你我并无二异。但哪吒让观众意识到,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他呐喊的那般“生而为魔,那又如何”。哪吒实现了与自身的“魔性”和解,与偏见和解。
敖丙在个人价值与家族使命抉择中实现精神层面突围。敖丙作为灵珠转世,本应代表正义,但他却背负着复兴龙族的使命,这禁锢了他对个体价值的追求。敖丙与哪吒的相遇成为他蜕变的关键。两人都背负着世人的误解,形成“双生”关系,水与火元素的碰撞更添视觉冲击。在哪吒身上,敖丙看到了打破宿命的可能性。他们携手打败敌人后,敖丙选择站在哪吒一边,追求自由和本心。敖丙的精神层面突围,是从一个被命运束缚的“工具”成长为敢于追求自由和本心的觉醒者。
申公豹在偏见压迫下与本性坚守中实现精神层面突围。申公豹出身妖族,即便勤勉修炼、恪守正道,仍因妖族身份不被仙界认可。“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跨越。”申公豹略有口吃,唯独说这句话时平静通顺,说明他已在心中默念无数遍,可见默默承受了多少偏见。他以一己之力对抗邪恶,在陈塘关允许药材通过又撕开天庭伪善面目时、在救下李靖夫妇却仍无法彻底洗白身份时、在陈塘关成为废墟被人误解为给申小豹复仇时……他让人们看到,人心中的成见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内心的善良和本性可以战胜外在的枷锁,不因外界争议而自我否定。随着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观众在慨叹之余,人心中的成见也悄悄成为闭环,引人深思。
一代代导演用光影举起中国电影迈向世界的火把,试图照亮文明中的暗疮。虽然成见这座“大山”难以搬动,但人类文明正是在挑战一座座大山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哪吒的成长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能否瞬间推翻成见,而在于是否愿意在偏见洪流中坚守本心、不被偏见困境所困,通过持续的行动让山体逐渐风化。哪怕像西西弗斯推动巨石一般,即使巨石永远无法到达山顶,他的精神也已然屹立在人生巅峰。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因为少年,因为理想,那份对命运的挑战和对自我
价值的追求,才充满了热血
与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