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生活周刊

12版:生活周刊

13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学养与格调

(2025年01月0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客秉正

  日前,受赠耿介耳先生《如寄——耿介耳书画录》。案头床头,慢慢品读,如沐春风。
  自古至今,但凡真正美且雅的传世经典书画,无不是文人、诗人、学者、高士、山僧、道人等有品之士笔下的产物。王右军“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如是,颜鲁公“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如是,苏文忠“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如是,黄文节“天下第九行书”《松风阁诗帖》亦如是,无不应时应事,勃然有感,临机书写,流露出真情本心,动感千载。
  宋朝319年间,青史留名者多矣。世人皆爱大文豪东坡居士,我独爱子瞻门下豫章先生黄鲁直也,不独倾慕其长枪大戟、纵横捭阖、笔扫千军、风神高迈之逸品法书,尤钦敬其是涤亲溺器之大孝子、尊师(坡仙)若父之好弟子、信愿猛利之真佛子、清正廉洁之好官人、“江西诗派”开山鼻祖之大诗人。山谷道人之“文心诗性”,汪洋恣肆,酣畅淋漓,想不教人景仰都难!如东坡所言:“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介耳先生出自书香门第,其父乃山东早期名师,家风敦睦,父严子孝。耿氏一门,守正修善,广种福田,人才辈出,随喜赞叹之!他曾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长期浸润诗文书画,手眼高格,德艺双修。大作《如寄——耿介耳书画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分两卷册,一曰《水墨笔记》,一曰《浮世日札》,尚雅尚美、养眼养心之水墨国画、真草隶篆,自不必说,单读古札、浮生札等五类日札,其精炼隽永之妙文,便教读者得大受用、生大欢喜。这些从介耳先生心间流淌出来之活泼泼性灵文字,无不得益于师经年累月读史、察时、观人、纪事之日课,无不是介耳先生修为、思想、学养、性情、才识、风调、审美之自然映照。
  介耳先生于《浮生札》中有记:“老父病矣,缠绵床榻,其苦痛儿男不能代受,其痛矣载!其痛矣载!”此泣血之句,令人潸然泪下。其敬依父执宋遂良先生,常与尺牍往来,时令请安;业师刘增人先生,介耳先生亦勤加请益,其尊师诚敬之心,令人敬佩并为之赞叹。
  敢赞一言,介耳先生博雅!真文人、真学者、真师长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