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生活周刊

12版:生活周刊

13版:生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追星”而来 “90后”博士在潍坊搞科研

赵珺在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带领团队研究生物微观结构

(2025年01月0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不仅是一座历史和文化名城,还是一座充满活力、科技感满满的现代化城市,以其日渐强大的科研力量吸引众多人才逐梦而来。“90后”赵珺就是其中一位,年仅30岁的他作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生物微观结构研究平台主管,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勇攀高峰。
□文/图 本报记者 陆菁菁
选择来到潍坊,他与偶像双向奔赴
  老家日照五莲的赵珺从小在东北长白山国有林场长大,毕业于燕山大学,师从国际电子显微学专家黄建宇和中科院院士田永君,从事电子显微学研究。2022年,赵珺加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专注于动植物细胞及生命大分子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众多城市中,何以选择潍坊?赵珺是来“追星”的。潍坊最吸引他的是,这里有一名闪耀国际的“明星”——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邓兴旺。
  “就像咱们在这里聊天,突然成龙走进来和我们拼桌。”赵珺说,在科学领域,邓院士是如同成龙一样的存在,第一次和邓院士见面,他来不及考虑待遇,而是一直用手机“偷拍”邓院士。邓院士也给予赵珺很高的评价和支持,当时赵珺博士还没毕业,邓院士就让他负责平台的初期建设,等他博士一毕业,就将农研院核心公共平台之一的生物微观结构研究平台交给他主管。
  为支持分子生物学与作物育种研究相结合,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提供分析技术支撑,平台配备了各类高精尖电子显微镜,其中,300kV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赵珺最“高大上”的宝贝,这台山东乃至全国第一台用在农业研究领域的冷冻电子显微镜,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它可以将物质放大几十万倍,在原子状态下对植物的分子结构进行显微观察。
  赵珺介绍,通过绘制原子世界的地图,深入了解植物等生物的工作原理,比如如何更好地抵抗病虫害等,从而通过人工合成等手段提高作物的适应性,最终使植物在更苛刻的环境中获得更高的产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平台是面向市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的,可以提升我市的整体科技研发能力。
不只有科研,他的生活丰富多彩
  知乎上曾经有个热门话题“科研有点难”,一经发布便引发广泛关注。多数人的想象中,科研是一条严谨、乏味而且充满艰辛的道路。然而,赵珺打破了这些单调刻板的印象。爱旅游、爱摄影,闲时逛个甜品店,偶尔刷个小红书……他的生活里,不只有科研。
  学生时代,每到放假赵珺就和女朋友到处旅行,相机里满满的照片记录下他们的足迹;来潍坊后,他们几乎逛遍了所有面包网红店,对各家的拿手甜品了如指掌。紧张的科研工作之外,他们喜欢在潍坊的小巷子里探店,有时寻得一家地道的东北菜馆,他们就会兴奋半天。“科研大部分时间是枯燥和辛苦的,找到一些自我的解压方式也十分重要。”赵珺说。
  赵珺的爱人是浙江大学园艺学博士,研究方向是植物科学。正是因为爱人,才促成了材料学博士的赵珺选择植物进行电子显微学的研究。
  对于在潍坊的“快乐科研”以及与潍坊的双向奔赴,赵珺始终怀有一种深深的感激与感动。“潍坊真的很够意思。”赵珺伸出大拇指。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潍坊的人才政策。每月给博士6000元人才补贴的数额,在全国名列前茅,重点大学博士连续补贴五年;博士在潍坊买房安家,有30万元的购房补贴;就医体检有专门的“绿色通道”……一系列暖心之举让赵珺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科研,也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专家向潍坊这座人才之城奔赴。
  前路漫漫亦灿灿,赵珺带着他的爱与梦想,在潍坊,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