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冬天是积蓄力量的好时候,也是读书的好时节。坐在温暖的火炉旁,捧一杯热茶,读一本好书,让忙碌的灵魂稍作缱绻,让浮躁的心灵得以安慰。12月,本报联合大风书店、京广·尚悦书店共同为大家带来一份“冬日书单”,让我们暂时抽离繁忙的生活,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感受冬日的温暖和文字的力量。
《家人闲坐 灯火可亲》
作者:汪曾祺
推荐理由:本书是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的散文集,最适合在冬天暖洋洋的火炉旁与家人一起阅读。汪老用水一样的文字写血脉亲情,写人间美味,写妙趣生活。高邮的咸鸭蛋,江南的风土人情,有没有勾起你初高中课堂上熟悉的回忆?觉得生活不如人愿时,就来读读汪老的文字吧。“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杂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人生时间有限,但空间无限,最重要的是在有限中寻求无限。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一饭一蔬,日日小暖,便是人间好时节。
《冬牧场》
作者:李娟
推荐理由:2010年年末,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北疆阿勒泰地区沙漠深处的冬牧场,度过了一整个冬天。在漫长的寒冷世界里,李娟详实地记录下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土地上的所见所闻:牧民们迁徙、放牧、背雪、绣花毡、整地窝子……艰辛繁重的劳动是日常,也是寂寞生活的乐趣。这是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最艰难的一个季节,如今这种生活方式行将消失。所幸李娟的文字真实还原了这个场景——牧人们的冬天和牲畜们的冬天,“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
《冬泳》
作者:班宇
推荐理由:这是青年作家班宇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收录了七篇小说。在铁轨、工事与大雪的边缘,游走着一些昔日的身影:印厂工人、吊车司机、生疏的赌徒与失业者……他们的生活被动,面临威胁、窘迫,惯于沉默,像一道峰或风,遥远而孤绝地存在。
北方极寒,在他们体内却隐蕴有光热。有人“腾空跃起,从裂开的风里出世”,有人“跪在地上,发出雷鸣般的号啕”。这些个体的光热终将划破冰面,点亮黑暗。
《雪国》
作者:[日] 川端康成
推荐理由:有人说,读懂川端康成,这一本就够了。本书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可谓“日本审美教科书”。从动笔到完结,川端康成前后历经了十几年,这在他的创作史中实属罕见。
爱,要留给值得的人。如果说东方的美都在川端康成的小说里,那么,川端康成的小说之美,都浓缩在了这本《雪国》中。驶往雪国的列车,不停掠过的暮景,玻璃上映出少女的双眸;乍雨乍晴的山路,隐隐约约的鼓声,纯真的舞女,懵懂的眷恋……
《一个女人,在北极》
作者:[奥] 克里斯蒂安·里特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女性探索与极地文学的经典之作,一趟女性发现自我、挑战自我的惊奇之旅。从家庭主妇变成坚强、聪明的北极猎人,克里斯蒂安·里特用行动证明,即便在现代文明难以抵达、生存条件如此艰难的北极,女性依然可以鼓足勇气克服挑战,探索自由的可贵。所有人都认为她不可能在北极待这么久,但她做到了!
与此同时,她也用细腻而又充满力量感的文字,写下了她对北极生活的思考。那是历经持久的风暴、与动物的亲密相处和无边的永夜之后的沉思,既是对自然的颂歌,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冰雪纪行》
作者:[德] 沃纳·赫尔佐格
推荐理由:在冰天雪地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德国著名导演赫尔佐格根据其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他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冰雪之旅中的极致感受。本书既是一部旅行日记,又是一本心灵独白。“即便这件事疯狂又毫无意义,我也要坚持到底”。
本书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不少公众平台和热心读者的关注。无论是爱旅行、爱自然的文艺青年,还是不惧艰险、敢于挑战自我的热血之士,抑或是喜欢独处、勤于思考的知性读者,以及那些钟情于赫尔佐格镜头魅力的影迷,都一定不能错过。
《束草的冬天》
作者:[法] 埃莉萨·秀雅·迪萨潘
推荐理由:故事发生在韩国与朝鲜边境的旅游小城束草,一个在民宿打工的韩法混血女孩,结识了一位法国漫画家。这位漫画家来束草是为他连载漫画的最后一画寻找灵感,在两人的相处中,女孩的身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她与异地男友分手,抵抗母亲对整容的催促,她在这个法国人身上寻找素未谋面的父亲的影子。陌生人之间拉扯的情愫与暧昧,像冬天哈出的水汽一样,朦朦胧胧,转瞬即逝。本书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及主人公的名字,可她却在叙事中拥有绝对的主体性,属于年轻女性的写作,一定能让女性在其中找到共鸣。
《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
作者:[美] 露易丝·格丽克
推荐理由:本书是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生前的最后一部诗集,包含15首诗,表达了身体即将面临衰亡之时,对往事的回忆,对过去人生经验的淬炼。这些诗有很强的叙事色彩,比如在《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里,作者写到了把苔藓制成食物以及修剪苔藓的工作,从而联想到生命的脆弱以及死亡的临近;《拒斥死亡》中,她写到了在旅馆里丢失护照后的经历,写到了和过去生命道别这一动作。这是一部凝集格丽克一生经验的、散发清冷之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