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16版:光影记录

跨越时空的“精神刚需”
经典视听作品常看常新

(2024年11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提到当代经典视听作品,你首先会想到哪些?是1986版《西游记》、1987版《红楼梦》等电视剧,还是动画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抑或是纪录片《话说长江》《河西走廊》?这些作品都曾在今年2月1日开播的重温经典频道播出,深受观众欢迎。截至目前,重温经典频道已排播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超过百部,收视人群超过2亿人,累计收视时长突破11亿小时。这一现象显示了经典视听作品的广泛影响力,也反映了观众对经典视听内容的持续需求。

  记录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
  铸就一代代观众心中的经典

  如果说《闯关东》《亮剑》《士兵突击》等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弘扬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亮剑精神,传递了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条,因而令观众常看常新,那么《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则因为展现了特色地域文化和不同的人生态度,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经典视听作品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具有跨越时空的思想穿透力、价值引领力和艺术感染力。“经典视听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记录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颂扬真善美,表现人的美好理想和情感。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李京盛说。
  一系列优秀视听作品如《渴望》《情满四合院》《觉醒年代》等作品,以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铸就了一代代观众心中的经典。《情满四合院》导演刘家成是京味剧创作的代表人物。他表示,这部剧传递了“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与人为善的道德观等,而且通过平民化、有烟火气的表现形式,感染打动了观众。
  已经成立75年的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影),不但拍摄了许多优秀电影,也推出了300多部电视剧、500多部(集)美术动画片。《围城》《孽债》《亮剑》《繁花》等优秀电视剧凝结着上影人的心血。上影出品的《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动画片重播率很高。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认为,经典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时代气息、思想气息、生活气息、艺术气息,“重温经典,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精神刚需’”。
  众多生动个性的人物角色
  被新一代观众发现和欣赏

  《渴望》中的刘慧芳、《上海滩》中的许文强、《繁花》中的宝总……一提到经典作品,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其中那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角色,他们是经典作品能够深入人心、持久流传的关键要素之一。这些角色通常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或触及普遍情感,角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使作品不断被新一代观众发现和欣赏,从而得以广泛传播。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王茜华成功塑造了《当家的女人》中的张菊香,还因此获得第二十四届“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为了演好张菊香这个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农村女性,王茜华在《当家的女人》拍摄过程中,无论是洗衣做饭、养牛的戏,还是去砖窑背砖、下地种麦子的戏,抑或是开手扶拖拉机、开大卡车的戏,都拒绝使用替身。王茜华演活了张菊香,也助力这部作品成为经典。
  导演刘家成认为,要成功地塑造角色,必须抓住人物特点,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情满四合院》讲述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发生在北京四合院里的百姓故事、生活变迁。主人公傻柱既有仗义、知恩图报的一面,也有有仇必报的一面,一口“京片子”得理不饶人。这个角色的丰富性深深吸引了观众,他的成长和转变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社会变迁中的适应与超越,不仅增加了剧情的深度,也增强了作品的生命力。
  适应当下审美需求
  传统经典作品也要创新

  在艺术创作中,创新是决定作品能否吸引观众并留存后世的关键。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是传统经典作品,也需要不断地用新技术和新的艺术手法重新诠释,以适应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
  几年前的一台晚会上,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平均70多岁的团员们演唱了流行歌曲《少年》。他们带上红领结,挽起白衬衫的袖口,虽然两鬓斑白、脸上爬满皱纹,却依然嗓音清亮,激情满怀,活力四射。这一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在互联网瞬间刷屏,节目颠覆了流行音乐与老年群体之间的传统界限。
  策划这个节目的唯众传媒&星野拾光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杨晖表示,创新性对文艺作品能否成为经典至关重要,同时,视听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和网络平台,对经典视听作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
  纪录片《河西走廊》播出后备受好评,其情景再现的手法、电影化的叙事方式以及航拍、延时摄影、慢动作和动画等技法的大量运用,影响了国产纪录片创作,很多业内人士至今对该片津津乐道。作为该片总制片人,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纪录片制作人李东珅说:“创新是有风险的,但是一部作品如果不能在它所处的时代引领其他作品往前走一点,就不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对过去的记录和反映,更在于它们对未来的启示和影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杨国瑞向视听工作者发出倡议,希望他们珍惜经典,传承经典,创造经典,更好地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广播电视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重温经典,视听工作者可以汲取宝贵养分,激发创新灵感,创作出更多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