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贵颂
苏东坡曾讲过两个人处理鞋子的故事,挺有意思。
一个人叫刘凝之。有一次,刘凝之正在路上走着,有个邻居说:“你穿的这双鞋子是我的啊!”刘凝之一听,二话不说就把脚上的鞋子脱下来,递给了那人。原来,邻居的鞋子找不到了,他看刘凝之脚上穿的那双很像他的鞋子。然而,过了几天,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子,又把刘凝之的鞋子送了回来,当然少不了要说上一堆道歉的话。可刘凝之不接受。你不是说是你的吗?那你留着好了!可以想见,那个邻居一定很尴尬。
还有一个人叫沈麟士。有一次,沈麟士正在路上走着,有个邻居说:“你穿的这双鞋子是我的!”沈麟士一听,二话不说就把脚上的鞋子脱下来,递给了那人。一样的,邻居的鞋子找不到了,他看沈麟士脚上穿的那双很像他的。然而,过了几天,邻居找到了自己的鞋子,又把沈麟士的鞋子送了回来,当然也要说上一堆道歉的话。沈麟士说:“噢,原来不是你的啊!”微微一笑,接过了鞋子。
苏东坡对此评价道:“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这两件事,无疑都是邻居有错在先,说是赖人中伤也不为过。你丢了鞋子,不在家翻箱倒柜好好找找,却眼睛向外怀疑左邻右舍。瞅见别人脚上穿的鞋子(其实是木屐),横瞧竖瞧,和自己的一样,于是就断定人家穿了你的鞋子。好在刘凝之与沈麟士都是痛快人,你说是你的,我也不跟你吵、不跟你闹,鞋子一脱,给你就是。这不叫任性、不叫草率,而应叫风度、应叫素质。
然而,同样的开头,却有不一样的结尾。沈麟士痛快地接受了邻居送还的鞋子。当初你说是你的,那你拿走;现在你又说不是你的,那还给我。咱权当没这回事。而刘凝之不干了。当初你说是你的,我明知不是你的,仍给了你,我已经很委屈了。现在你又说不是你的,那怎么行!我咽不下这口气,我不要了!
应当承认,人吃五谷杂粮,不是圣人,都有私心杂念,都有犯错误、犯糊涂的时候。作为被错误对待、被糊涂坑害的一方,如何处理自己的损失与名誉,可以看出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如是大是大非,如是天大的冤枉,我们当然不能忍气吞声,而应拍案而起,据理力争。而对于小小不言、鸡毛蒜皮的小是小非,不妨宽容一些、大度一些,允许对方犯错误,更允许对方改正错误。古人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揪住犯错人的小辫子不放,时不时地拿出来挖苦挖苦,既无必要,也没意思。那些经过大的纠纷的人与事,尚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况且凡夫俗子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呢。
小人物之间,计较一下,也许无伤大雅,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如果大人物也不宽容,就可能铸成大错。
北宋时,真宗皇帝亲自发现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好郎官,他告诉宰相,要提拔他作监司。宰相遵旨,把该名官员的事迹材料整理好,第二天上朝时正式上奏给真宗。然而宋真宗却变卦了。原来,这位郎官头天晚上去了一次宰相府,被密探侦查到,上报给皇上。宋真宗“恶人奔竞”,于是“终真宗朝,其人不复进用”。我们可以称赞真宗皇帝律下严厉,无缝监督,但从另一方面看,只凭密探的一个小报告,也不询问一下宰相,郎官去干什么,是否跑官要官,是否贿以重金?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永不重用,也太轻率了。这一做法,有可能断送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干部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