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神十九乘组
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2024年10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10月29日上午,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蔡旭哲
时隔不到两年重返太空
担任指令长

  时隔不到两年,蔡旭哲将重返太空。“作为一名航天员,我很幸运生逢一个伟大的祖国,也很骄傲赶上一个伟大的时代。”蔡旭哲说,2022年6月至12月,他和队友执行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还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实现了首次“太空会师”。
  “此时此刻,太空忙碌、充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蔡旭哲说,入选新的乘组并担任指令长,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对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任务形势、特点规律,乘组与科技人员一起迭代更新训练理念,完善训练方法,提升训练效益,特别是聚焦“零失误、零差错”目标要求,着重提升操作品质和在轨应急情况的处置能力。
  本次任务中将有多次出舱活动,乘组在地面进行了充分训练,尽力把可能情况都考虑周全,并梳理历次出舱任务的有益经验。“地面准备越扎实,天上操作越从容。相信有扎实的备战训练,坚实的地面支持,我们一定能直面挑战,安全、顺利、稳妥完成各项既定任务。”蔡旭哲坚定地说。
宋令东
接过飞天接力棒
会展示好“90后”形象

  “21年前,13岁的我和同学们坐在一起,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飞天梦想的种子就此萌发。”宋令东说,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离太空最近的天空——成为一名飞行员。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时,他的飞天梦再次被点燃。
  “如今,‘神舟’家族的飞天接力棒,从‘60后’‘70后’‘80后’前辈的手中,传承到我们‘90后’一代。”他说,一定会展示好“90后”形象,将祖国荣耀再次写满太空。
王浩泽
从造火箭到坐火箭
初心和使命不变

  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王浩泽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十一所承担发动机总体设计任务。从火箭发动机设计师到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说,自己的身份在变,但航天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不变。“从造火箭到坐火箭,从托举飞天到自己飞天,我要深深感谢所有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她说,作为一名航天员,从幕后走到台前,她是千千万万航天人的手和眼,和他们一起探索太空。
  “我和大家一样,做梦都想去空间站看一看。”王浩泽说,本次任务中,她将和队友一起承担空间科学实验和站务管理任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天地一心的默契配合下,我们一定会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