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潍坊人物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长假后如何破解
新一轮入园焦虑

(2024年09月23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期,一条短视频登上热搜:一名新入园幼儿的父亲因思念、不舍女儿,在送孩子入园后哭成泪人,其分离焦虑甚至不输孩子。为安慰父亲,家人不得不将女儿中午从幼儿园接回哄爸爸。
  分离焦虑,是初次迈入幼儿园的孩子们绕不开的话题。孩子焦虑,父母亦然。事实上,分离焦虑个体化差异很明显:有的孩子几乎看不出焦虑迹象,有的孩子则会持续近一个学期之久。国庆长假结束后,孩子们的入园焦虑是否又迎来一波反弹?这样的问题怎么破解?学前教育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首先,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的不适应。家长跟孩子一样,在孩子刚进入幼儿园阶段,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好不好、吃得饱不饱、有没有哭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担忧可能也让家长们感到紧张和不安。除了放宽心、共建信任这些老生常谈的话语之外,家长可以在逐步减少担忧之余,也逐步习惯和进入“孩子如常进入了学龄前阶段,我的生活也开始正式迈入新的阶段”的轨道。
  家长应尝试以心平气和的状态面对自己的不适应,当有紧张和不安时,大胆向老师咨询孩子当天的活动情况,放心表达您的想法和困惑,相信老师一定很愿意倾听您的问题,协助解答您的不安。越淡定的家长,孩子适应得越快。
  其次,坚持每天送孩子回幼儿园。家长有可能因为孩子早上在家哭闹,舍不得送孩子回幼儿园,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开学季正是培养和建立孩子形成上幼儿园习惯的关键期,这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此建议,这时家长可以花一些时间跟孩子打打“心理战”,如每天晚上睡觉前抽空跟孩子共读一些跟上幼儿园相关的优秀绘本,让孩子怀揣着对幼儿园生活的美好向往进入梦乡;可以每天放学时或第二天上学路上跟孩子以开放式、积极提问的方式聊聊幼儿园好玩的事情,让幼儿的脑海中时常能浮现和想象在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在进幼儿园的前几周建议可以稍微早一点起床,让孩子和自己能从容一点做出门前的准备,如老师反映孩子入园初由于哭闹情绪不太能在幼儿园吃得下早餐,可以在家先稍微吃一点点再回园,等孩子逐步适应之后再减量或取消。
  除此之外,家长也需要跟孩子打打“保卫战”:引导孩子逐步建构“每天上幼儿园是常规操作”的概念,坚持每天按时送孩子上学,同时准时来接孩子,避免孩子产生不安。在这个培养习惯的阶段坚持一下,相信这条“战线”一定不会太长。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