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牛头镇村

编草成金 坐在炕头把钱赚

(2024年08月2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一捆蒲草、一团麻线、一个模具……近日,在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牛头镇村的“共富工坊”,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制作草编工艺品。在一双双巧手下,不一会儿,草帽、草扇、提篮、坐垫等映入眼帘。一根根芦苇成了老百姓的金色财富,传统草编技艺正以新的产业姿态,在这里走出一方致富新天地。
  这些看似简单的草编工艺品,却是村民眼中的香饽饽,也是村里闲置劳动力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按照“党建总牵引、片区带全域、组团促共富”的建设思路,依托传统草编技艺,融合现代化经营理念,由牛头镇村党总支牵头组建了寿光市红柳草编专业合作社“共富工坊”,让这些传统草编成了村民致富的敲门砖。
  草编是该村的传统手艺,曾因时代发展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牛头镇村党总支书记马华村介绍,自“共富工坊”落地后,遵循“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术到人”的原则,引导企业将合适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乡村,形成草编制品、针织品加工、拖鞋制作三大手工系列,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辐射周边15个村,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此外,以党员示范岗为标杆,成立共富小组,组织党员业务能手对入社农户开展技能培训;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统筹物料分发、管理、回收,“一对一”上门帮扶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截至目前,驻社成员达300多人,实现年人均增收8000多元。“坐在炕头把钱赚”成为双王城人的致富新模式。
  村民提起村里的草编产业,赞不绝口。“加入‘共富工坊’后,我在家门口就有了活干,而且时间很灵活,既不耽误照看家里,也不影响接送孩子。”今年67岁的村民郑爱花说,她一天能做5件草编产品,一年能收入10000多元,这多亏了村里提供这么好的平台。
  产业焕新需创新,更需新业态、新场景的加持。近年来,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加速数字乡村战略落地见效,搭乘电商快车,培育本土主播,以直播带货、达人孵化等模式,做大工坊市场价值。围绕草编非遗文化普及、展示、传承等核心内容,开展“草编+研学”活动,年接待研学学员12000多人,良好发挥工坊社会价值。此外,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将工坊打造成为集技艺培训、产品展示、研学交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彰显工坊文化价值,让传统手艺焕发致富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