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5版:高温下的劳动者

11版:法治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鸢都情思

(2024年07月3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光耀
  从军二十七载,潍坊让我刻骨铭心,让我切身体味到第二故乡的亲切和温暖。
  记得下连不久,听老兵说游潍坊有乐趣,还有好吃的。周末早晨,我们几个同乡战友对照指导员手绘的“游览图”,开始了首次潍坊之旅。环绕闹市一路走来,新鲜、新颖、新奇的事物真不少。虽然那时的我对民俗文化的认知比较肤浅,但一天的所见所闻足以让我认识到潍坊历史积淀深厚。尤其是潍坊人对待人民子弟兵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节假日,我们三三两两走到田间地头,与老乡拉家常、话农事、聊致富,听他们津津有味地讲种养创富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潍坊的建设速度是个奇迹。记得刚到驻地时,主城区还没有像样的标志性建筑,坊子、寒亭还是郊区。但不久,城市面貌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富华游乐园、富华大酒店等就是在这一波基建浪潮中拔地而起的。
  我原想留在潍坊,但因家庭原因,最终举家落户长江南岸。面对新朋友,我底气十足地说着我来自“世界风筝都”;面对新环境,我以父亲的《参观潍坊郑板桥陈列馆》一诗激励自己,这是母亲辞世十年后的盛夏,父亲走遍潍坊时写下的。每当想起潍坊,我便不自觉地涌起诸多情思,因为我的内心深处装着温良、憨厚的潍坊人,装着安家潍坊的亲密战友,装着蓬勃发展、活力四溢的大潍坊。
  龙年春日,我在山东卫视看到一位外国友人说:“给潍坊人一根线,他们能把整个世界放上天。”此言不虚,相比航母风筝、中国空间站风筝,还有什么事能难倒潍坊人呢?我坚信以潍坊人的智慧和坚韧,加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座极具发展活力的城市必将扶摇直上。
  鸢都,我的第二故乡,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