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炳信
提及童年,最触动心灵的记忆,往往与舌尖上的美食有关。我最喜欢夏天,因为迷恋夏日时光里那些酸甜、快乐的味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物质相当匮乏,孩子们更是没什么小零食。然而,脚下的这块土地对孩子们充满了诱惑。那年月,地块的边缘或沟沟坎坎之处,都生长着好多枝繁叶茂的桑树。麦收时节,硕大的桑叶下面,一簇簇桑葚由绿变红变紫,终于成了绛紫色。摘桑葚去!孩子们疯闹着,拥向桑树林。早有动作麻利的孩子如猴子般爬到了树上,找一处结实的枝丫坐好,一颗颗诱人的桑果,玛瑙一般,专捡熟透、个大、色泽紫红的采摘下来,迫不及待地扔进嘴里,轻轻一咬,满是甜甜的汁水,比王母娘娘的蟠桃还鲜美呢!这时树下的同伴早已忍不住了,绝美的桑果是上天的恩赐,要共同分享。于是,树上的人忙给伙伴们折几枝扔下去。美味在小嘴里四溢,挑逗着孩子们的味蕾。小手染成了紫色,嘴唇染成了紫色,连衣服上都紫一片红一片的,孩子们彼此对望,嬉笑声醉了夏日的轻风,滋润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人无处可逃,如何熬过炎炎夏日?孩子们量力而行,用空酒瓶灌满凉水,再放入几粒从村小卖部买来的“糖精”,渴了,就吝啬地喝上几口,但这已经是最美的享受了。不过,冰棍对孩子们而言,依然是空前的诱惑。
终于,在某个放学的正午,大街上响起了令人激动的叫卖声——“冰棍儿,透心凉的冰棍儿”。记得常来我们这里卖冰棍的是位中年人,我们都喊他杨伯伯。只见他骑一辆有些破旧的自行车,车后架上是一个硕大的白漆木箱,箱子上标有醒目的“冰棍”两个大红字。冰棍儿有香蕉味的、橘子味的,有时也有豆沙味的,每支五分钱。孩子们蜂拥而来,眼巴巴地瞅着白木箱,似乎已经感受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这时口袋里揣有“专款”的,便争先恐后地递上去,接过冰棍的那一刻,满脸的幸福绽开成一朵花;而多数孩子则是飞奔回家,跟家人讨钱去了;也有父母不在家或是感到讨钱无望的,就傻傻地守在一旁,舍不得离去。拿到冰棍后先将蜡纸包装剥下,贪婪地吮吸一下粘在纸上的“甜味”,一偏头,却看到伙伴们正盯着自己。来,每人先尝一小口,解解馋。被可爱的孩子们所感动,杨伯伯也会拿出一些残缺不全的冰棍送给孩子们。待有福同享之后,孩子们才哄笑而去。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当年的“小馋孩”都已过了不惑之年。好怀念小时候夏天的味道啊!也许就在今晚,我会梦回故乡的夏天,看蜻蜓翻飞,嗅瓜果飘香,听蝉儿欢唱,氤氲在那久违而又亲切的香气里,流连忘返。然后,我的整个身心与灵魂变得澄澈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