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图/潍坊仁邦社会工作事务所提供
爱心档案
温馨陪伴,“护苗”成长
7月20日,在坊子经济发展区,潍坊仁邦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志愿者为当地的孩子带来了趣味横生的公益课。课堂上,孩子们与志愿者一起制作二十四节气盘画、搭积木,气氛热烈且欢快。
公益课堂是潍坊仁邦社会工作事务所“荆馨护苗 益心守未”志愿服务项目的一部分。为满足农村儿童的安全需求、教育需求、学习需求等,潍坊仁邦社会工作事务所推出“荆馨护苗 益心守未”成长扶持志愿服务项目,通过“1+2+N”的形式,为农村儿童提供安全、快乐、充实的成长环境。“1”为安全守护,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开展未成年人“五防”教育,为他们构建安全防护网;“2”为围绕同龄交往和兴趣成长两方面,丰富未成年人的周末生活;“N”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支持,满足农村儿童在学习生活、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帮助300余名农村儿童,开展活动80余场,参与志愿者50余人。
暖心故事
温暖与关爱让笑容回到孩子脸上
今年9岁的小明(化名)家住坊子经济发展区,几年前,他的爸爸不幸离世,为了维持生计,他的妈妈不得不每天加班加点工作,经常留小明一个人在家。小明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总是眉头紧锁,也不再喜欢读书、画画。潍坊仁邦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志愿者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不约而同地提出去看望小明,为他送去温暖与关爱。
第一次见面时,小明显得有些胆怯,手背在身后,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不说。“小明,快来看看这个玩具你喜欢吗?”志愿者的话语如春风般渐渐温暖着小明的心。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小明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周末,他们一起拼积木、做游戏、讲故事。小明在玩耍中逐渐忘记了内心的那些伤痛与孤独,仿佛变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笑容也渐渐回到他的脸上。
为了让小明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志愿者还邀请他参加“益启学”周末公益课堂。在这里,小明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一起分享快乐、面对困难。此外,志愿者还邀请小明参加了一次特别的活动——“游有所学 强国有我”青少年第二课堂。这次活动不仅让小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还让他体验到了科技的魅力。
志愿者的陪伴,让小明逐渐走出困境,他明白虽然爸爸离开了,但还有很多人爱着他。而对于志愿者来说,他们不仅帮助了小明,还收获了一份宝贵的志愿服务经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明以及他的家庭会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制定个性化方案
带困境儿童走出“茧房”
在坊子经济发展区,有一群困境儿童因各种原因辍学,他们的世界仿佛被无形的“茧房”所包围。为了打破这层“茧房”,潍坊仁邦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志愿者带着热情和爱走进这些孩子的家,聆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辍学的真正原因。志愿者发现,有的孩子是因为家庭发生了变故,有的则是因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还有的是受到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
于是,志愿者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社会实践方案,他们与孩子们就读的学校合作,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机制,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志愿者还提供课后辅导,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他们还为这些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现实,重新找回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拾回学习动力,重返校园,接受知识的熏陶。
其中,小宇(化名)、小浩(化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更令人高兴的是,根据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志愿者还为他们链接了进入中专学校免费就读的机会。小宇开学那天,志愿者专程陪他入学报到,快要进入校门时,小宇突然转身对志愿者深深地鞠躬,激动地说:“谢谢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帮助,进入新的学校,我一定好好学习技能。”
城市温度
与爱“童”行,“义”起行动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让每一名儿童都能茁壮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潍坊仁邦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志愿者通过创新开展特色服务项目,充分给予孩子们心灵的关怀、精神的慰藉和成长的守护,打通了关心关爱农村儿童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农村儿童的真正困境并不是物质层面,而是精神生活层面的缺失。关爱农村儿童,是一种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是一项良心工程。从物质层面深入到心理诉求和精神成长层面,让农村儿童拥有稳稳的幸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
今天,不仅有很多“小家庭”在关爱农村儿童,社会“大家庭”也在行动。让爱不再留守、心不再孤单,让农村儿童与爱“童”行、健康快乐成长,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