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至深至痛的母爱 最纯最真的感恩

□李风玲

(2024年06月2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近在读史铁生的散文集《自言自语》,他的文字质朴真诚,看似轻拿轻放不加渲染,实则笔力厚重老到,情感浓郁深沉。
  在《自言自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至深至痛的母爱。21岁,命运给了史铁生重重的一击,他由一个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的青年,突然变成了一个无法站立只能依靠轮椅才能行动的瘫痪者。“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这是一份多么隐忍的母爱啊!看得让人心痛!
  当史铁生终于慢慢地接受了突然降临的厄运,他开始经常摇着轮椅,去附近的地坛公园散心。他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可是,当年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的史铁生,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位因为儿子瘫痪而痛苦的母亲,这位因为儿子对生活失去希望而痛苦加倍的母亲,她希望儿子出去走走,又担心他一个人在荒僻的园子里会胡思乱想。“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但在母亲猝然长逝之后,史铁生才蓦然惊醒,他说:“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在那段日子里,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史铁生的文字,一字一句犹如重锤落地,狠狠砸在我的心尖上。我经常读着读着,泪水便慢慢地爬了满脸。而这份至深至痛的母爱,也让史铁生无比痛悔,他说:“她的儿子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在母亲去世之后,史铁生才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铁生铁生,其生果真如铁。在母亲突然去世之后,曾经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的史铁生,终于慢慢“站”了起来。他的勇敢和坚强,既来自于伟大的母爱,亦来自于友情与爱情。从《自言自语》一书中,我读出了史铁生对这诸多情意的深深感恩。他说:“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能活下来,全靠了友谊。”而在《扶轮问路》一篇中,史铁生更是以“轮椅”为线,细腻表达了自己对于亲朋好友的深深感恩。
  双腿瘫痪以后,史铁生坐的第一辆轮椅,是一辆手摇车。“那是我的二十位同学和朋友的合资馈赠,那轮椅我用了很多年,摇着它去街道工厂干活,去地坛里读书,到城郊的旷野上看日落日出。摇进过深夜,也摇进过黎明,以及摇进过爱情但很快又摇出来……”这些诗一般简洁而又生动的文字啊,直读得我心头颤动。
  史铁生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轮椅,是自制的。“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跑了好些天,才有一家‘黑白铁加工部’肯于接受。”母亲曾经用这辆轮椅,推着史铁生去看过电影。再后来,史铁生写作成名,有家杂志社送了他一辆做工精美的轮椅。他摇着轮椅,在王安忆、马原等一众文友的帮助下,去了青岛、沈阳、北戴河,还去了美国和瑞典。也正是这辆轮椅,让史铁生“又一次摇进了爱情,并且至今没再摇出来”。妻子陈希米走进了他的生活,并且为他买下了后来那辆更高级的电动轮椅。电动轮椅自然价格不菲,但陈希米一再地和卖家讲着价钱,并且在讲定之后,“希米小姐偷着笑:‘你就是一分不降我也是要买的!’”由此一句我们不难读出,围绕在史铁生身边的有无私的亲情、纯洁的友情,更有甜蜜的爱情。沉浸其中的史铁生,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他用自己的一支笔,书写着这份温暖与感动。
  作家苏童曾经这样评价史铁生:“你读他就是读爱,读宽容,读一种安静的心境。”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史铁生就是用这样的哲学与幽思,写出了至深至痛的母爱,也表达了最纯最真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