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举人大院

(2024年06月1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瑞芳

  暮春时节,喜欢寻幽探古的我,再次游历世外桃源般的青州石庙村举人大院。
  举人巷里,那棵苍劲的古槐依旧倔强地挺立着,空心的苍老树干带着历史的厚重和一树青翠茂盛的枝叶,共同演绎着生命的奇迹。
  古槐正对着举人大院。门前三级坚固完整的青石台阶,和青砖灰瓦的中式门楼,让人瞬间穿越时空,回到从前。泛黄的木门框透着岁月和烟雨磨砺的痕迹,门框两侧各镶有石条。石条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莲花以及一副工整的对联“耕与读两般教子,勤和俭二字传家”,彰显着主人的文化修养,绽放出超越生命的芬芳。曾经庄严气派的大门已不见踪影,据正在门前坐着休憩的村民说,大门上方原本悬挂着一方蓝底红字的“文魁”匾额,但不知什么时候失踪了。只有门楼边插旗杆的底座静静安卧着,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荣耀。
  门楼的地面用一整块条石铺设而成,坚实平整,宽敞明亮。二进门是象征团圆美满的月亮门,雅韵天成,自成一道风景,是北方门楼中仅次于王府规格的广亮门。穿过月亮门,十六级依山势修建的青石台阶一级高过一级,寓意步步高升、平步青云,承载着主人蓬勃向上的美好心愿,通向一座座首尾相接、前后相连的房屋院落。
  举人大院,是光绪十五年中举的杜浚源修建的。因家庭贫困,杜浚源幼时出继,但高中举人后,依然跟兄弟五人在此建房同住,与众族人和睦相处在一起。有真才实学的他,曾组织重修驼山昊天宫。如今,驼山之巅的昊天宫内,依旧矗立着一块光绪十四年的《重修驼山昊天宫记》石碑,其碑文就是杜浚源所写。
  举人大院背靠山体,整体修筑石屋石墙,前门到后门只有一条窄巷子。一座座古朴的大门里,堂屋、西屋、东屋、南屋整齐排列,为传统的四合院布局,石墙相连,石屋相接,在幽静的深巷中连绵不断地延伸向后门。经过一座柴门前,恰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推门而出,她饱经风霜的的脸上刻满皱褶,温和的双眼闪烁着慈祥的光芒,朴实得就像她身后的老屋。她说自从嫁到这里,一直在此居住,虽然儿女们都想接她去城里,她却固守着已显衰败的老屋,固守着逝去的青春和爱,固守着一生的希望和失望。倘杜举人泉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的。
  巷尾一座青石二层小楼,一层为便于行人经过的门洞,二层是保存完好的楼房,小楼后面就是守卫着大院的寨门,石砌的门垛仍顽强屹立于两旁。寨门外的石碾、石槽,一如既往地安详等待着与老百姓们赖以为生的谷物们再次深情相拥。
  整座举人大院,枝繁叶茂的榆树、槐树、梧桐树,像一把把巨伞,不仅为仍在此居住的人们遮阴纳凉,也勾画出一幅清幽素淡的自然风景。芳草萋萋,屋门紧闭的院落虽历经风雨沧桑,有的已经倾颓,却藏着人间真正的烟火。一道道断墙残垣间摇曳着新生的杂树繁花,石头缝中顽强盛开的各种野花,更是清新脱俗、分外好看。
  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手中举着一个风车,嘴里哼唱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蹦跳着走过,稚嫩的童音在举人大院上空久久地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