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3版:聚焦全国两会

04版:聚焦全国两会

寻找存钱“搭子”
最好留个心眼

(2024年03月0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今,一些年轻人开始重视理财规划,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存钱“搭子”。存钱“搭子”怎么“搭”?这种互相激励的方式是否有效?
存钱“搭子”主要有两种模式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存钱“搭子”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一部分有储蓄和理财目标的年轻人通过微信群聊聚集在一起,通过每日每月在群聊中强制存钱打卡、相互监督和分享理财经验等方式,共同提高存款数额和财务规划能力。这种模式旨在通过团结合作,克服个人理财难题,创造更稳定的经济基础。
  第二种模式,以家人和熟人为“搭子”,集中资金优势,来购买一些需要一定资金量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而“搭子”们“聚沙成塔”更容易有相当可观的理财收益。
  林筱晓(化名)是“搭子”群的参与者,也是发起人之一,30岁的她不甘心只拿“死工资”,原本打算在社交平台上寻找副业相关的经验帖,却意外发现有关存钱的内容更多。
  “都说钱是靠挣不是靠存,但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存钱可能更为重要”,抱持着这样的理念,林筱晓尝试加入了一个具备打卡机制的存钱“搭子”群,但严格的机制使她选择退出,“我们上班就天天打卡,现在存钱还要打卡,不喜欢这样受限”。
  纠结过后,林筱晓决定在社交平台上组建自己的存钱“搭子”群,寻求有存钱想法的“同道中人”。目前林筱晓的存钱“搭子”群仅有几人参与,群内并未设置打卡机制,群成员可自由分享当日消费情况、记账软件及省钱攻略。
  与林筱晓不同,同为存钱“搭子”群发起人的曹曦月(化名)则在小红书群聊中设置了存钱打卡模式。根据群公告,群成员在群内需按照“当月预算+年存款金额”的模式进行个人昵称更换,每日需要按照预算、支出和结余的方式打卡记录。
  对于设置存钱打卡机制的原因,曹曦月表示:“这样是为了知道大家的计划方便互相监督,每天打卡看到别人的开销为零或者很少,就会很有动力减少自己的开支。”
  看似严格的存钱打卡机制吸引了不少有存钱想法的人。目前,曹曦月的存钱“搭子”群已有130余人参与,她萌生了拓宽渠道的想法,又在微信平台建立了类似的群。“两个渠道模式都一样,看个人喜好,更喜欢在哪个平台上打卡。”曹曦月说。
  存钱“搭子”群的组成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的负债累累,有的一直保持着存钱习惯。赵梦瑶(化名)是因负债而加入存钱“搭子”群的,“欠了网贷,本来应该加入负债群,但这样的群整体都有些‘丧’,所以想加入存钱群获得一些正能量”。
  王宸(化名)自工作起便保留着存钱的习惯,两年来,他坚持每个月将固定收入的60%存下来,剩余的钱用于支出。“加入存钱‘搭子’群主要是想有个伴,而且看到别人存下钱我也觉得很快乐。”王宸说。

“搭子”相互督促,养成存钱习惯
  记者了解到,“收入消费相当”常作为存钱“搭子”群的选择标准。
  林萍(化名)曾加入过一个年薪20万元-30万元的“搭子”群,但由于收入消费不在一个层级、目标不一致,便退出后又选择了一个门槛较低的社群。对于收入相对较高的周洲(化名)则相反,在低于他收入的“搭子”群内,无论他说什么,都被人视为“在炫富”。
  在挑选到合适的存钱“搭子”群后,如何存钱便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林萍每个月发工资后,会将工资的40%存入银行定期,剩余60%则是预算开支,预算开支部分她会选择兑换成现金,再规划出每周可花费的金额。
  王杰(化名)则选择每个月月底存入固定金额的钱,剩余的随意支配,他拒绝使用移动支付,“移动扫码支付完全无感,尤其是对于缺少自制力的人来说,完全没啥钱的概念”。
  林萍加入存钱“搭子”群前处于负债状态,2024年她给自己订立的目标是还外债3万元、存钱5万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入群后能省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也会有姐妹分享一些淘宝、京东‘薅羊毛’的方法,很有用”。
  作为发起人的林筱晓也在群内成员的相互监督鼓励下,体会到存钱的快乐。“我以前喜欢买衣服、包包,柜子塞得满满的还总觉得没有衣服穿,开始存钱后反而更自在,天天穿着黑棉袄,把重心放在了自我提升上”。
  存钱“搭子”主要是追求稳健收益的群体,核心目标在于存钱,而对于存钱后如何打理,多数人没有规划。多名存钱“搭子”群内成员表示,存下来的钱主要放入银行,而活期存款便成为他们的首选,因此对于存款利率的下行,他们也不是过分关注。“反正也不指望利息,主要目的是存钱、不花,存下来就好了。”曹曦月说。王杰也表示:“银行利息没多少,存活期随用随取,说不定哪天就花了。”
  此外,记者发现,收入和支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相对私密的事,而在存钱“搭子”群里,虽然群成员多是陌生人,他们却更愿意坦露心扉,在群里大方地分享着自己的工资收入、每日开销,甚至工作、家庭以及恋爱情况。
  “这些事在现实生活中算是比较私密的事情,不太方便和别人说,但在群里,反正谁也不认识谁,倒是没那么多顾虑。”王宸说。

存钱“搭子”缘何兴起
  近两年来,从提前还贷、存款特种兵,再到如今兴起的存钱“搭子”,普通人对储蓄、理财、财富规划的意识在悄然发生改变。在社交平台上,以“存款”为主题的帖子层出不穷,众多网友分享着自己的存款攻略,大额存单、特色存款、哪家银行存款利率高等话题也往往会获得网友热烈讨论。
  根据存钱“搭子”群发起人所述,多数人加入存钱“搭子”群是因为年龄增长储蓄意识增强,在从“0”到“1”的财富积累阶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归最基础的理财方法,也就是存钱。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存钱“搭子”群的兴起,也是对前些年消费主义的一种反思。当更多人开始正视存钱的意义,对过往冲动消费习惯开始反思后,为更好地塑造新习惯,存钱“搭子”现象就应运而生。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存钱“搭子”群兴起,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年轻人对于人生有着更明显的规划意识,目标明确;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社群提供了相互激励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心理上的“归属感”也有助于增强存钱动力和学习理财技巧。“存钱‘搭子’群内成员主要是通过互相激励和监督来强化个体的行为约束和改变,在社交网络的载体中,为大家提供了一种行为引导和习惯养成的机制。”明明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指出,存钱“搭子”这种关系类似于微信步数竞赛或是广场舞团体,是通过互相激励和监督来强化个体的行为约束和改变。“需要注意,存钱‘搭子’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而是取决于个体的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
警惕金融陷阱和骗局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存钱“搭子”其实是两种功能,一种功能是相互激励,交换心得,另一种功能是抱团取暖,集中资金优势,拓宽投资渠道。存钱“搭子”有效的前提是存钱,而不是风险投资,核心是集思广益地找到相对低风险的投资方向。
  存钱“搭子”群为热爱存钱的群体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渠道,不过在这个渠道中并非没有风险。明明表示,在这种陌生的社群中,个人参与者不要轻信社群中的理财产品推荐,也不要盲目给陌生的“搭子”进行转账或汇款。警惕金融陷阱和骗局,保护财产安全。
  薛洪言也表示,在公开场合公布个人或家庭收支信息,既存在敏感信息泄露风险,也容易引起不法分子的觊觎。当存钱“搭子”只是一种小众行为时,利大于弊,若这种现象逐步普及,很容易成为信息泄露和金融欺诈的沃土,个人参与者需未雨绸缪,提高警惕。
  对于在存钱的同时,如何做好自身资产的规划,明明建议,居民首先应该准确认知自身的收支情况、风险偏好及投资需求,合理划分消费、储蓄、投资的比例,结合个人实际和未来预期,控制负债规模。投资方面,面对存款利率下行,也可以考虑其他理财产品,但应当选择符合自身风险等级的产品,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不能追求保本的同时追求高收益,可以对个人资产进行合理划分,一部分资金赚取稳定的收益,一部分资金博弈更高的回报,通过投资多元化分散风险的同时,实现财富增值。
     本报综合中国新闻网、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