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张嘉益、陈好等实力演员再掀“爆笑风暴”

“家长群”里探究养娃二三事

(2024年02月2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播出的开年首部“客厅喜剧”《欢乐家长群》一经开播,收视成绩领跑荧屏春节档,在各大社交平台引燃讨论热情,“张嘉益新剧崩溃带娃赶作业”“欢乐家长群隔代育儿好真实”等话题占据热搜榜,“有趣”“有爱”的剧情实力圈粉,热度口碑持续走高。《欢乐家长群》透过“家庭+校园”的双线视角,用“客厅喜剧”包裹温情现实,拓展了现实题材的创作思路。该剧真挚欢快的情感底色下,是亲子关系的迷茫和成长的影像见证,也透露着对社会现象和教育理念的观察、反思和前瞻。

  立足生活真实鲜活
  跳出家庭情感剧“舒适区”

  作为国剧市场的“常青树”题材,家庭题材天生具有家庭文化的亲近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感知。《欢乐家长群》通过深挖现实生活的种种细节,采用“客厅喜剧”形式破题,以特有的真实鲜活,跳出了家庭情感剧创作的“舒适区”。剧中,微信家长群设置了“有老师”和“没有老师”两个群,家长群信息更新太多设置免打扰、重要信息被家长们习惯性过滤等真实现状经影视化处理后搬上荧屏。以成长为主线,以欢乐作为落脚点,《欢乐家长群》的播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能让观众感受到故事之真、群像之真。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父亲刘向上(张嘉益饰)和儿子刘果宁(汪煜轩饰)花了几百块钱制作纸箱机器人;面对班委会的岗位竞选,萌娃们甚至打起“智谋战”。不同于脸谱化的一笔带过,《欢乐家长群》将视角拉平、推近,挖掘出家长、孩子形象的多元性和多面性。在职场上游刃有余的家长,也会对孩子的作业感到棘手;萌娃们也并非只是“单纯美好”的形象书写,而是带着对世界和对自己的初步认识,寻求对话、尊重与理解。正因如此,《欢乐家长群》塑造的家庭众生相才立体可感、温暖动人。
  走心打造情感交互链
  让不同观众找到“自身缩影”

  在对亲子关系进行刻画时,《欢乐家长群》的笔触也同样令人眼前一亮。家长与萌娃双方认知随着故事发展不断磨合、靠拢、深化,亲子之间的隔阂摩擦逐渐得到解决,“双向奔赴”式成长弧线也愈加清晰。
  刘向上的妻子戴静(陈好饰)因为工作繁忙经常潜水而被踢出家长群,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缺席了孩子们的成长;小学生马子恒(孙思程饰)的一句“南瓜灯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做的”,让家长们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带有参与感的陪伴。无数意蕴深远的故事情节,实则也是拉近亲子关系的“助攻神器”,《欢乐家长群》在升级戏剧浓度的基础上,走心打造情感交互链,让不同观众在故事中找到“自身缩影”,产生感性共鸣,并用梦想和温情的主题词为家庭剧赋予更多层次的思考与反思。
  《欢乐家长群》聚焦不同家庭生活幕后,通过父母与子女双方不断思考、不断成长,将合家欢“客厅喜剧”与温暖现实主义题材进行了融合。“剧情真实好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喜剧效果拉满,笑到捧腹”“家长群这一模式在影视剧中出现十分新颖”等网友评论成为话题讨论中心,观众对剧集过硬品质的高度认可再次印证了“客厅喜剧”的生动感染力。
  在诙谐温暖中
  塑造群像人物的个性

  《欢乐家长群》在表现内容上与此前的少儿教育题材剧《小舍得》较为接近,但前者没有后者主人公家庭关系中强烈的紧张感,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感也大大缓解。同时,《欢乐家长群》的轻松诙谐与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的风格有一定可比性。
  剧中,三个核心家庭中的三对家长、五个孩子,每个人物在个性上都有着很高的辨识度。比如身为编剧的刘向上对生活和孩子们都有着悉心敏锐的观察,他的思考为全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刘向上的教育观念宽松开放,和孩子们比较平等,善于换位思考。比如在儿子刘果宁竞选班长遗憾败北后,刘向上引导孩子珍惜过程而不只是注重结果。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如刘果宁因迷恋游戏装备发起“众筹”,带同学们升级打怪却发生欠款不还时,宽厚的刘向上和儿子“认了真”。
   剧中小演员们的表演自然传神,令人十分惊喜。杨楚怡(殷晨曦饰)怯懦、杨世武敏感,最终二人逐渐成长、不断战胜自我的弱点;刘果宝(卫诺谨饰)的形象活泼可爱,又很敏感,当得知好朋友马子恒即将随父母搬到天津,她伤心不已。事实上,孩子如何接受好朋友之间的分离正是个体不断独立、成长的必要体验,小朋友们相拥的温暖画面让全剧弥漫着不无伤感却又美好豁达的情绪意蕴。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