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寒假打工 小心有诈

(2024年01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假是大学生寻找兼职的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防范意识不足的特点进行诈骗。日前,潍坊市公安局潍城分局民警对常见的兼职诈骗套路进行了梳理,并作出防骗提示。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晓萌
兼职诈骗套路
  刷单套路深,网络兼职需谨慎。兼职刷单诈骗中,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人员向被诈骗对象发送链接,声称点击其中的链接,购买商品成功后,货款会退还,还有返利提成。在完成第一单购买任务后,被诈骗人会收到客服人员之前承诺给付的刷单返利,并以此为诱饵吸引被诈骗人购买更加大额的商品,当交易达到一定数量后,所谓的客服人员就会切断与被诈骗人的联系,就此消失。
  用工强收费,支付押金要当心。这类公司通常招聘一些看起来适合大学生的低技术岗位,如:文秘、打字员、助理等,经过简单的面试就向大学生宣布:你被录用了,待遇也不错。你心里正庆幸自己的运气好,那边就以各种理由,开始要求收一定的押金,如上班的保证金、置装费、建档费,甚至要求交身份证和学生证,很难保证他们会拿这些证件做什么。而一旦交了一次钱之后,各种名目的收费就开始了,为了把之前的钱收回来,很多人欲罢不能,结果钱被骗得更多。
  拒绝“黑职介”,正规应聘是关键。“黑职介”以介绍学生从事假期工为由,收取介绍费,然后提供虚假的信息,让有心打工的学生三番五次碰壁。对要求退款的学生,要么继续介绍下去,要么只肯退三成到四成的费用,而由于学生的寒假时间短,时间一过,这些希望打工的学生没时间同“黑职介”耗下去,往往就不了了之。更有甚者,“黑职介”收钱后干脆一走了之。这样的“黑职介”,经常会让涉世未深的学生上当受骗。
  警惕传销组织,强制加入需报警。一般是以做销售的名义诱骗大学生去工作,然后公司强制让学生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产品,并且对学生们进行洗脑,再让学生去说服自己的亲戚、同学和朋友购买公司产品,一些防患意识薄弱的同学很快加入传销群体,而且在高回扣的引诱下,甚至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对待传销,无论对方说得多么诱人,无论是什么“熟人”,都不能轻信,必要的话,还应该通知对方的亲友,一起将其拉出泥潭。
  合同需签订,约定保障护权利。许多用人单位以时间短为由拒与学生签订合同,没有合同,学生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一定要跟用人单位签订兼职或实习协议,书面约定工资多少、何时发放等,以及最重要的——工作时发生意外伤害的处理办法。同时,要弄清楚用人单位的性质、资质、法人代表、所在位置等基本情况,是否具备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是否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在没弄清这些情况之前不能贸然签订劳动合同。

防骗提示
  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都不要相信。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未上岗就交钱一定要拒绝。
  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或者外地分公司、办事处的高薪招聘。无论其待遇多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要么不去,要么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手续。
  不要抵押重要的证件。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等相关重要证件作抵押。有的用人单位以保证学生实习时间等为由扣住学生的证件,根据相关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扣押证件。
  谨慎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订合同时要注意“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的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的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使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的内容(如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及法定代表人等)。
  民警表示,大学生在寻找寒假兼职工作的时候,要选择信誉良好、口碑较好的企业或者中介机构。不要轻易相信虚假广告等信息,更不要盲目相信某个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平时要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降低受骗的风险。一旦发觉被骗,应及时报警,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