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寻访二十余城 拓出百鱼长卷

高密鱼拓艺人于钦源想借此呼吁保护环境

(2024年01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
  鱼拓是中国民间拓印技艺和传统书画艺术相结合、以鱼为主要表现题材、兼具记录性和观赏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最初,鱼拓就是将鱼的形态拓印下来,是一种古老的“存真术”,因工艺流程传承自我国的碑拓技艺,故称鱼拓。2023年10月份以来,60岁的高密鱼拓艺人于钦源走访了20多个沿海城市,通过鱼拓的方式创作了一幅百鱼长卷,百条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品种的鱼儿跃然纸上。
  “鱼拓是一种存真艺术,古人没有相机,也没有复印机,想把物体细节纹理体现出来,鱼拓是最真实的存真术。”于钦源介绍,鱼拓用新鲜的鱼为模板,一般从菜市场购买,所用的材料有毛笔、排笔、宣纸、墨汁、各种颜料等。按照所用颜料,鱼拓可分为墨拓和彩拓。制作过程大致可分为清洗、固定、上色、拓印、点睛、题字盖章等步骤。按照1∶1的比例,将鱼的真实大小和鳞片纹理等特征以手按的方法拓印下来,对鱼实现一种真实的记录。
  于钦源在潍河岸边长大,从小就对河中的鱼儿充满情愫。2015年,他偶然接触了鱼拓,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搜集资料自学鱼拓技艺。目前,他拓过的鱼类达上百种,鱼拓作品更是不计其数。“鱼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吉祥物,它寓意吉庆美好,深受老百姓喜欢。”于钦源说,常见的年画“年年有余”“童子抱鲤鱼”都是取材于鱼,因此鱼拓画也会受到老百姓青睐。
  自2023年10月份开始,于钦源和老伴一路沿着海岸线南下,经过瑞安、平阳、宁德、泉州、厦门、漳浦、汕头、佛山、湛江等20多个沿海城市。每到一个城市,他就去市场找鱼,遇到当地特色鱼种就买回去,在自己的车载工作室里拓鱼。“有时候听不懂当地人讲的话,只能先买来拓上,然后再慢慢搜鱼的名字。”于钦源说。
  “把鱼拓出来,通过展览和展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原来河流、海洋是这么美,更能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于钦源说,2020年,高密鱼拓入选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他将承担起非遗传承的责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