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1版:公益广告

12版:创富周刊

16版:光影记录

执迷不悔的女性美

(2024年01月1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恩胜

  一根筋式的执迷不悔,在生活中似乎并不受待见,在文艺作品中,却往往能偏执出某种艺术魅力,让人在难以接受的接受中感受到炫目之美。
  最近在追《繁花》,电视剧跟原著有差别,拍得很王家卫。很王家卫的是,他作品里的女主都美,妩媚神秘的美、流光溢彩的美,而最王家卫的是《繁花》里的女主一二三,跟王家卫《重庆森林》《阿飞正传》的女主何其相似。排骨年糕店里,汪明珠小姐等了宝总两个半小时,就为等一句话:“你还需不需要我,如果需要,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这太像阿菲在快餐店里等663了呀。夜东京的玲子跟宝总有过命的交情,只要她觉得有假想敌时,便使出浑身解数,让宝总明白“有她就没我,有我就没她”,这简直就是《阿飞正传》里梁凤英转世:“我来到这儿,这里的东西就全是我的!”口气跟玲子一样一样的……
  再看王家卫的其他电影,王大师手下的女人,都是只要认准了你,你就跑不了,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为了爱,死心塌地;为了爱的人,孤注一掷。当然,区别还是有的:一类为了所爱之人无限度无原则付出,一类是爱就绝不回头,但不耽误自己奔向远方,成就自我。
  都是情字路上牛角尖钻到底,本质上都是对爱一根筋,但前者以男人为重,后者以自己为王。这与之前热气沸腾的心灵鸡汤气味吻合:成就自己最重要。但一山又比一山高,同样是女人,在情字上、在成就自我上是另一番境界,另一种咖位。
  这是我看完话剧《别无选择》,脑回路变得清奇后得出的妙论:同样是爱,把爱倾注到事业上是另一种美,是为爱痴狂、死去活来的莺莺燕燕无法比拟的美,那美是雪莲盛开在高原,那美是幽谷里的兰花,那美是寒冬里傲然绽放的蜡梅,那美是张子苓式的美。
  《别无选择》讲述了张子苓为挚爱事业倾情奉献的故事,全剧贯穿她与女儿的矛盾与冲突,最终母女在特殊时刻相互理解,彼此体谅,达成共情。但这部戏不仅仅是讲述理念分歧、母女争执,不仅仅是张子苓希望女承母业的执迷不悔,它传达出的是最美莫过于人间大爱。这爱是对国家的热爱,对事业的炽爱,对人民的深爱。因为爱,付出所有在所不惜,无怨无悔。
  张子苓的父亲是乡村赤脚医生,是四里八乡的“神医”。这褒奖的称谓,包含了父亲的风雨兼程和日夜奔波。看到卧床不起的乡亲们活跃在农田,张子苓觉得父亲伟岸高大,觉得他的职业犹如神职。她长大后,选择学医从医,嫁给了志同道合的医生做伴侣。
  作为医生,把爱给了病人,自己的孩子便缺爱,缺爱的孩子都叛逆。女儿南星为了博得母亲的关注,做出与母亲心思相悖的言行,时日一长,疏于沟通的母女便形同水火。待到张子苓擅自作主,把女儿的高考志愿改成医学院后,南星崩溃了,她恨的不是改志愿,恨的是母亲的固执和自以为是。
  女儿遵从母亲的意愿,读了医科。她从不情愿、不开心到转念,过程漫长而曲折。剧中体现的是她被先辈的事迹所感召,包括三次援藏牺牲在雪域高原的父亲,她明白是血液里的基因促使她走了当走的道路。当疫情暴发,她毫不犹豫地将多年未见的母亲托付给知己,毅然跟志同道合的伴侣踏上前线。在那里,她经历了太多的艰险困苦,也见证了死亡线上的生命奇迹,终于明白了母亲奉献事业的价值、父亲为事业献身的意义。那一刻,因为共同的爱,母女和解。
  《别无选择》从头至尾贯穿的是选择,是爱的选择,正如歌里唱的:“我知道无法逃避,我愿意付出一切……如果被爱选择,你我别无选择……我深知不被理解的寂寞,灵魂已无法自拔,让未冷的夙愿变得火热,听从内心呼唤,就为那一场奔赴,披星戴月……”
  同样执迷不悔的爱,这是仁爱,是博爱,是大爱。这大爱带来大美,让人陶醉,令人敬畏,它配得上赞美,值得被歌咏。来吧,就让我们携手共唱一曲《别无选择》,为张子苓们的执着,为艺术家们的投入,也为一位女性无怨无悔的勇敢奔赴,它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