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彩霞
新年启封,元旦之夜,原创话剧《别无选择》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文体中心报告厅首演,给我推开了2024的门。
该剧通过讲述生于医学世家的主人公黄南星的成长历程,串联起一家三代医务工作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故事,展现了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序幕在流金岁月里拉开,仿佛纪念逝去的青春。1988年夏天,也是我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难忘日子。一抹怀旧的忧伤,一张纯真的笑脸,刹那间,沁润在时间的幽情里,暖意盈怀。特别是舒婷的那一首《也许》,带着一个时代的诗意辉映现实,也定义了主人公们的灵魂追求。
《别无选择》是一出精心打造、别开生面的好戏。剧中每个人物形象都塑造得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张子苓是医德医风的灵魂写照;黄南星是新生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黄志鹏三次援藏殉职在雪域高原,大爱无疆……
作为一名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非师、非生、非编的话剧门外人,能如此近距离观赏本土话剧首演,实属第一次,我无比珍惜这短暂的美好时光。报告厅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变幻的灯光,甚至很多服装道具也是演员自备,但是,演职人员真挚质朴的情感、个性化的舞台造型与传情达意的表演扑面而来,调动着现场所有人的情感神经。
话剧是即时舞台艺术,最能体现编导的功力和演员的演技。聚焦在灯光下,无论是演员的肢体语言、人物关系,还是内心波澜、团结协作,都是现场版,一目了然,来不得半点差错。每一个动作、表情和台词都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方能情景交融,彰显出演员的丰富演技,演绎出人物特点,抓住内心世界,传递感人的艺术力量。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不得不佩服这些表演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克服困难,利用业余时间投身演出;他们个个敬业,钻研台词、角色刻画到位;他们的表演专注、投入,令人感动,塑造的人物形象可圈可点。张子苓的扮演者马珺郦,演技细腻,惟妙惟肖;青年黄南星的扮演者杨越涵字正腔圆,激情满怀;少年黄南星的扮演者朱军,处处有惊喜;医闹的两个小混混,浑身都是戏……这台精心打造的话剧,震撼、感动、光滑、有质感,振奋人心,处处洋溢着人间大爱,还巧妙穿插了医闹事件、学生青春期叛逆等社会现实问题。
2020年,黄南星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山东援鄂医疗队,“别无选择”担当起国家重任的她才真正理解父辈,从他们手中接过责任和担当的“接力棒”,领悟到职业的神圣和生命的意义。
“妈妈,从疫情暴发,我就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当我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妈妈,我忽然发现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什么是‘家国情怀,人民至上’,什么是‘国家召唤,使命必达’。”黄南星与张子苓母女的隔空对话,发自肺腑,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震撼内心。电话里传来彼此的“对不起”,久久回荡,这句“对不起”,融化了母女心中的坚冰,这是守护生命的理解,互相映衬的和解,心系一处的谅解!
剧中人物的对白、旁白与独白,简洁经典,直击心灵,一字一句地砸在观众心坎。是的,“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作为医务工作者,面对一切苦难疾呼,面对祖国的召唤,他们无怨无悔,逆风出征,他们奉献牺牲,别无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与梦想,医者仁心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美德,是医者的最高境界,值得世代相传,继承弘扬。
《别无选择》仿佛掌握了心灵密室的钥匙,打开了现场所有人的心扉与眼泪,也推开了新年的门。两个半小时,沉浸式观赏,不知疲倦,观众和演员一起体会剧中的悲喜,波澜起伏,完全忘记了身在何处。
话剧的神圣狂潮把观众卷走了……
《别无选择》是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更名献礼剧,根植于大学的沃土。编剧兼总导演马永安先生,取材自该校建校72年发展历程中的许多动人历史节点和校友真实事迹,把医者仁心和人间大爱抟成了一场艺术盛宴,让话剧在潍坊本土开花结果。他说:“如果被爱选择,你我别无选择。这是我写的主题歌里的一句词。拿出两年多的时间,带一拨‘傻子’无知无畏地做出这部剧,就想不合时宜地证明一下,这个世界不只有功名利禄,也不只有短视频和购物节,还有文学和诗意,梦想和情怀……”由衷敬佩他!
在热情激昂的朗诵和荡气回肠的旋律中,《别无选择》缓缓落下帷幕。那一刻,突然侘寂,一片静默,继而爆发一片掌声,如潮欢呼声,观众与演员在共情中交融,滚热,像云雀在流转,在飞翔,冲向光明!
如果被爱选择,你我别无选择。持微火者,医者仁心,照亮黯淡的夜空,给夜行人最温暖的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