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山东省作协第六批签约作家,潍坊市文联第一届、第二届首批签约作家,诸城市作协主席。他以儿童文学赋能地域文化,十余年出版12部动物小说,达300万字。日前,他的作品《恐龙德克之乌鸦令》获第六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动物小说能更好地引领孩子成长,在孩子成长路上多点几盏星灯。”近日,接受采访的黄鑫坦言。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齐英华
创作作品融入恐龙元素,场景源自诸城
“恐龙德克”三部曲是黄鑫动物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系列,通过小故事彰显大哲理,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找到自我成长的密码,《恐龙德克之乌鸦令》是该系列的收官之作,黄鑫将温暖又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唯美地呈现出来,以此提醒孩子增强抗挫能力。
2013年,黄鑫经过“再见”系列动物小说的历练,对写作技巧的把握积累了一定经验,他觉得新的创作目标应是自己更加熟悉的东西。“诸城恐龙化石资源蕴藏丰富,挖掘出的数量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而且儿童文学中的恐龙元素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黄鑫由此决定创作恐龙题材的动物小说。
黄鑫翻阅了中外大量恐龙题材的著作,同时考虑地域特色和个人写作特色,构思小说框架、动物形象、主角定位,再对故事线及篇幅、一套书的规划,形成成熟方案,2015年出版第一本《恐龙德克之龙立方》,至2022年12月出版第三本《恐龙德克之乌鸦令》。黄鑫用近10年时间打磨出这套45万字的沙漠幻想动物小说。
文学的创作素材或者灵感离不开作家本身的生活。写作《龙立方》期间,黄鑫到亲戚承包的山中闲逛,无意中看到一只死去的大鸟张开双翅盖着什么。当时正值初春时节,春寒料峭,又刚下过雨、雹,黄鑫小心翼翼地拿开大鸟,发现鸟窝里有两只鸟蛋,原来大鸟为了保护鸟蛋付出了生命。之后,黄鑫脑海里常常浮现这一幕,他把这场景作为文学素材,于是有了《乌鸦令》以一枚蛋让小乌鸦入场的叙事。“这种细节性的东西经常会遇到,成为流淌在血液中的内容充实到作品中。”黄鑫说,“恐龙德克”三部曲的场景均源自诸城。
写故事讲给女儿听,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
黄鑫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源自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受父亲影响,黄鑫从小喜欢阅读,结缘文学创作。为人父后,他特别注重培养女儿的阅读兴趣,进行亲子阅读。女儿的阅读量大,那时的儿童读物大部分是国外绘本、“桥梁书”等,国内儿童读物适合孩子的较少,他又不主张读青少版文学名著,几年下来,黄鑫发现,可供女儿阅读的越来越少,“干脆,我自己来写吧”。为了女儿读书,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是在2008年。
女儿喜欢听动物故事,黄鑫就让人物形象以动物形态出现,发生的故事也是孩子能对号入座的。他坚持天天写,天天读给女儿听,每天一两千字,半年下来竟然写成一本有头有尾、有节奏有逻辑的书稿。“这本动物小说虽然写作手段、技巧并不成熟,但故事性强。”黄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一家出版社。2010年,《蝎子与青蛙》正式出版,这是黄鑫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让他没想到的是,该书很快再版,共销售了2万余册,这给了他极大的动力,也让他明确了儿童文学创作之路,开始着手准备“再见”系列。
《再见,青蛙》《再见,狐狸》《再见,大黄狗》共6本,是分别针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而创作的成长文学,通过让可爱的小动物帮助孩子解决心里的小麻烦,解决成长烦恼。作品获中国作协2014年度儿童文学类重点扶持作品,黄鑫也成为潍坊市首位获扶持的儿童文学作家。
保持童心和有趣的灵魂,用情用心创作
在与出版社合作期间,黄鑫认识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作方式不同的两人很聊得来,沈石溪看了“再见”系列文稿后,特意作了序。同时,黄鑫的儿童文学作品皆被授权可由“沈石溪特别推荐”。
得知黄鑫是因为女儿开始创作动物小说的,沈石溪说,如果每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都把手中作品、面对的读者当作自己孩子的话,都会用心去写作,而不是为了名利去写作。
在儿童文学方面,黄鑫除了读沈石溪作品,还读宫崎骏、安徒生等人的作品。2000年至2002年,黄鑫在日本学习,他那时还没有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但很喜欢宫崎骏的作品。“宫崎骏笔下的动物是人格化的动物,写出的更多是人性。”黄鑫说,宫崎骏给了他创作方向的启示——儿童文学不要过于追求“浅显”,儿童文学也是文学,要注重并契合孩子渐渐成长起来的文学性。
黄鑫始终坚持用心创作,他说,儿童文学作家要有一颗童心和一个有趣的灵魂,这样写出的故事才会有趣,传递的哲理才有趣味。
儿童是目前读书的最大群体,其思想和意识需要文学的引领,儿童文学创作之于黄鑫的意义正是“在孩子成长路上多点几盏星灯,更好地引领孩子成长,引导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