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生活周刊

15版:光影记录

16版:广而告之

饮料的味道也许真的跟吸管有关

(2023年12月0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一些奶茶店开始提供一种很细的吸管,称其为“三品管”,据商家的说法,这种吸管能让人品味到茶香。其实在几年前,喝饮料的吸管就已经发生过一次很大的变化,2020年年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因此有一段时间,奶茶店纷纷换上了纸吸管。可是,许多消费者吐槽纸吸管不仅容易被泡烂,还容易带入奇怪的“纸味”,还不能咬吸管……后来,商家又换上了可降解塑料吸管,比如常见的PLA、PBS吸管。你知道吗?一杯饮料的味道也许真的和不同的吸管有关。
  味觉嗅觉温度等都会影响对食物的感知
  人们对于味道的体验并不仅仅只是味蕾感受这么简单。比如,当你捏着鼻子吃饭的时候,会觉得食物变味了,这是因为鼻后嗅觉,也就是气味可以从嘴巴里通过鼻后通路传递到大脑。
  同时,温度也会影响人们对味道的感知。这是因为味蕾中的一种离子通道对温度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让人觉得融化的冰淇淋会更甜,热的火腿会更加鲜美等。
  人们品尝食物的时候,关于味觉和嗅觉等信息整合到大脑中,才有了丰富的味道。而当人们喝饮料的时候,吸入口中的香气和味蕾感知到的味觉合成了更加明确和复杂的味道。
  2015年的一项研究曾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当人们气喘吁吁地把食物往嘴里塞的时候,其实是干扰了正常的气流模式,一些“香气”(挥发性有机物)就难以在你的鼻后嗅觉发挥作用,可能会觉得饭变得不好吃了。因此,想要吃一顿好吃的饭,获得美食带给你的感官体验,最好慢慢吃,呼吸均匀。
  
  
  使用吸管,饮料会在味蕾上停留更久

  上述因素造成了吸管对于饮料口味的影响。当人们对瓶口喝下一大口饮料的时候,往往空气不会流通,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能难以到达鼻后嗅觉。而使用吸管时,一口能喝下去的饮料相对较少,饮料在味蕾上停留更久,也会释放出更多挥发性有机物。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口腔还会对饮料产生加热的作用,进一步改变口味。
  比如,在咖啡“杯测”(评测咖啡的质地、风味、酸度和甜味的过程)中,咖啡专家会“咻”地吸吮一口咖啡,其中一个目的是让咖啡尽可能到达口腔中的各处味觉感受器,另一个目的则是让咖啡中进入更多空气,通过鼻后嗅觉来感受风味。
  相比于普通的粗吸管,“三品管”更细,能吸上来的饮料量更少,吸入的空气更多,“香气”可能更容易被感受到,如果不怕麻烦的话,也许真的能细品出不同的味道。
  不过这种细吸管还有双口的,一般会在买热咖啡的时候附赠,叫做热饮吸管,它能让饮料的流速更慢,防止喉咙和口腔烫伤。有一项调查就发现,一些人倾向于用细吸管喝咖啡,因为和粗吸管相比,更能体验到风味、烘焙等味道。
  
  
  不同的吸管影响人喝饮料的心情

  不同的吸管还会影响人喝饮料的心情。比如,因为纸吸管容易被泡烂,有些人因此而放弃喝奶茶。
  有一项调查是让参与者使用不同材料的吸管喝冰的红茶,包括塑料、纸、不锈钢、硅胶和铜制吸管。结果发现,人们几乎都觉得不同材料的吸管带来的风味、口感和酸度有区别,对冰的红茶而言,部分女性消费者觉得用不锈钢和铜的吸管喝会更美味。
  研究者提到,像勺子、叉子和吸管这类消费配件,会从手感、口感上影响使用者的心情,继而也影响对食物的感官和接受度。
  另一项研究还发现,买饮料的杯子中(铝罐、玻璃杯、塑料杯和玻璃瓶),人们对于铝罐装饮料的口味期望和支付意愿最低。
  实际上,可降解塑料也不是扔在土里就能很快降解的,它的回收和降解面临着难以分类、缺乏处理设备等问题,目前仍然属于一种难处理的塑料垃圾。想要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减少使用它们才是最可行的,比如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自带杯和吸管(玻璃、金属、硅胶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