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派东路大鼓,简称“诸城大鼓”,是山东“东路大鼓”的重要派别,演唱风格清新豪放,刚柔相济,抑扬顿挫,曲调悠扬,节奏舒缓,有余韵不尽之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诸城的王洪相、王桂东父子多年来致力于诸城派东路大鼓的表演和传承。王桂东还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曲目。
从小跟着父亲唱 被确定为第四代传人
“东武文脉五千年,把酒邀月赋诗篇,如今正逢新时代,江山锦绣万口传……”45岁的王桂东和71岁的父亲王洪相正在表演诸城派东路大鼓曲目《东武江山秀》,王桂东一手点击月牙板,一手击打扁鼓,王洪相则弹三弦伴奏。两人配合默契,曲调悠扬,节奏舒缓,有余韵不尽之妙。
王桂东是诸城市百尺河镇树行村人,目前从事少儿艺术培训工作。父亲王洪相是诸城派东路大鼓著名乐师、诸城派东路大鼓第三代传承人。“我父亲原来是琴师,后来与诸城派东路大鼓第三代传承人苗桂富搭档,一个演奏,一个唱。”王桂东说。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对诸城大鼓情有独钟,7岁起开始跟着父亲学拉二胡。儿时的每个夜晚,父亲吹拉弹唱,他一边写作业一边附和几句,写完作业,就跟着父亲拉二胡,唱曲目。约3年后,他就可以独当一面了,成了父亲和苗桂富的搭档,跟着父亲走街串巷,深入村庄、集市演出,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诸城大鼓的技艺精髓。
17岁那年,王桂东考入当时的潍坊艺校,开始学习坠琴,还进行鼓词创作和演唱,加之多年的演艺实践,逐渐掌握了诸城大鼓的各项技艺。毕业后,王桂东独闯青岛、北京,发挥自己的声乐特长,以演艺谋生。后来,他回到家乡诸城,先后干过企业的业务员、保险公司的职员,最终还是回归诸城大鼓这项曲艺行当中。“这些年,念念不忘并为之不懈奋斗的,还是从老一辈那里传承下来的诸城派东路大鼓,技艺元素已经融入到血液中了。”王桂东说,之后他和父亲一起投入到诸城大鼓的演唱和推广之中。
2015年,王桂东被确定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城派东路大鼓第四代传承人”。
注重创新增强表现力 创作曲目广受好评
成为非遗传承人后,王桂东深感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他表示要将诸城大鼓这一民间瑰宝传承发扬下去。
在传统诸城派东路大鼓清新豪放、刚健明快、活泼流畅的基础上,王桂东注意添加一些现代的元素,风格多样化,让年轻的观众更乐于接受。原来的诸城大鼓有4个上下腔,王桂东创新为6个上下腔,如此一来更具表现力。诸城大鼓通常用慢起或者快起两个不同的曲速,王桂东创作的曲目不再局限于这两个曲速,而是根据内容来选择曲速。传统曲目一般是两个人对唱,王桂东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舞台背景,充分运用现代的表达手段,选择4个人或者6个人表演,令人耳目一新。
“现在的演唱,从内容到形式,也比过去更加丰富了。”王桂东说,之前的演唱以《马前泼水》《韩信算卦》《两小口作秀》《十八岁的大姐九岁的郎》《龙凤呈祥》《包公案》等传统经典曲目为主。他和父亲王洪相还经常结合社会的热点,及时推出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创新作品,演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比如反映抗疫主题的作品《同舟共济战疫情》,在山东省文化馆举办的“打赢疫情阻击战·汇聚文艺正能量”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反映乡村振兴主题的《在希望的荒山上》,在潍坊市“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百姓宣讲比赛中荣获曲艺类一等奖。另外,创作的《东武江山秀》《宋元人文传佳话》《尽美颂》《尧帝访舜》等曲艺作品,都广受好评。
不忘传承免费教
鼓励年轻人学习
在创新的同时,王桂东还不忘传承。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诸城派东路大鼓,在少儿艺术培训中,他免费教孩子们学诸城大鼓,并推出“学诸城大鼓其他兴趣班费用优惠”的政策,但还是难以激起大水花,“家长觉得学习诸城大鼓没用,孩子则觉得枯燥,所以都坚持不下来。”王桂东说。
目前,诸城派东路大鼓面临后继无人的状态,为了挽救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近年来,王桂东多次参加社会活动,参与文化旅游部门组织的非遗推广及项目展示活动,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宣传。王桂东将诸城大鼓带进校园,定期到百尺河小学等学校免费传艺,不仅教学生,也教老师,部分学生还将诸城大鼓唱到了济南。更令人高兴的是,2015年在全国新教育现场会诸城分会上,百尺河小学的王帆等6名学生演唱的诸城大鼓《日记花开红艳艳》受到了全国各地专家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好地传承诸城派东路大鼓,王桂东建议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诸城派东路大鼓研究会,将诸城派东路大鼓发扬光大,唱出山东走向全国,在潍坊市级的基础上,逐步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举办“诸城派东路大鼓”专场晚会、“百尺河镇一村一台戏,村村唱大鼓文化下乡”演出活动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诸城派东路大鼓。
曲种小档案
诸城派东路大鼓
诸城东路大鼓简称“诸城大鼓”,其前身是“东口大鼓”(简称“小东口”)。早在清朝末年,东口大鼓便在诸城流行。其演唱形式是:一般采用大鼓(支在三脚架上的扁鼓)和钢板(浮板为月牙形、底板为长方形)伴奏,演唱者边击鼓、板,边说唱,唱词为韵文,兼以散文念白,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东口大鼓的曲调刚健有力、活泼流畅,语言通俗质朴,深受群众喜爱,故当时以说书为业的民间艺人数不胜数。唱词多采用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传说或武侠、公案、小说等,历经演唱艺人不断的艺术加工,把故事情节演绎得曲折动人,有声有色,人物个性鲜明活泼,形象高大丰满,栩栩如生。
文/图/视频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