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轻舟
17世纪英国“骑士派”诗人罗伯特·赫里克有一首诗叫做《要摘玫瑰得趁早》:“要摘玫瑰得趁早,莫待韶华空流逝。花儿今天丛中笑,明日可能已凋零。”这首诗与我国唐朝佚名诗人的《金缕衣》有异曲同工之妙:“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两位东西方诗人隔着近一千年光阴,吟哦的皆是人类共同的话题——时光转瞬即逝,莫负好时光。
如果要为这两首诗配一幅绝妙插图的话,非英国著名画家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 1849.4-1917.2)的《要摘玫瑰得趁早》莫属。
这幅画匠心独运,采用上圆下方的拱门式构图,显得画面空间异常开阔,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画面上三分之一处有溪流将画面黄金分割,分成此岸和彼岸。彼岸黛蓝色远山和湖蓝色天空,葱郁的大树下面有一个出神凝望的侧影,依稀是一个身材颀长、穿粉色衣裙的姑娘。
此岸为中景和近景。中景碧草如茵、玫瑰开放,连绵成一片广袤的花海;近景中两位妙龄少女,她们柔美温婉、香肩半露,身着一粉一蓝、宽松素雅的波西米亚长裙,赤足走在草地上,低眉垂首去采撷初绽的玫瑰。少女们神态凝注安详,又仿佛带着淡淡的哀伤。
沃特豪斯喜欢描绘古典神话与传说中的女子:从隐秘之境施展魔法的女巫精灵到林中嬉戏的仙女天使,从红颜薄命的奥菲利亚到迎着晨曦采摘玫瑰的青春少女……他的画既有新古典主义的唯美,又有拉斐尔前派的生动优雅,呈现了一个瑰丽而奇妙的幻想世界。
沃特豪斯身处于英国工业化的“黄金时代”,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艺术中从未出现过一星半点的城市景象,只反复用精到而诗意的笔触去描摹大自然。我想,这也许是他对于坚硬的工业化时代的反叛与抵抗——唯有山水与林泉、花朵与少女,才是他灵魂的温柔乡。
《要摘玫瑰得趁早》是沃特豪斯晚年的油画作品,可谓意味深长。据说粉色长裙少女是珀耳塞福涅,蓝裙少女是她的女伴。在古希腊神话中,珀耳塞福涅是春之女神,她美丽娴静,非常迷人。不幸的是,她在采玫瑰的过程中被冥王掳走成为冥后。当她在黑暗的死亡之国,人间就是冰雪遍布、万物凋零的冬天;而当她回到人间,她就是福泽天下、慷慨大方的春之女神,此时人间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一切都欣欣向荣。
世事多变幻,美好的时光总是倏然而逝,一如春日里盛开的玫瑰转瞬之间已凋零。正如沃特豪斯所要告诉我们的——前一秒青春少女还在人间花园里采撷盛开的玫瑰,享受大自然的无尽恩宠,后一秒却坠入黑暗成为冷酷无情的冥后。过去不复返,唯有珍惜当下,好好采撷属于自己的玫瑰,才能对抗命运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