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潍坊好品生活节

08版:风筝之爱

15版:望海听风

16版:光影记录

如何看待孩子马虎?

(2023年07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总是马虎,平时做完数学题,我刚指出错误,他就说看错数了,但他都会……”不少家长在检查孩子作业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如何判断孩子是真马虎还是基础不扎实?如何帮助孩子改进?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教育集团安海霞作出解答。 
  
  孩子做题出错如何甄别?
  孩子作业出错,很多家长没有进行细致观察与分析,就简单归因于马虎,这很大程度上有自我安慰的成分——孩子学习没什么问题,就是粗心。
  其实,孩子做题与上课的状态成正比:专心专注的孩子,听讲效果好,思维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写作业就很少出错。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写作业时的专注度以及能否独立解决作业中的问题,或者与学科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听讲情况。如果孩子偶尔出错,可以称为“粗心”“马虎”;如果经常性出错,就可能是孩子在审读问题、提取重要信息、信息加工形成解决策略能力上出问题了,这不仅是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还会影响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何帮助孩子改进?
  精心引导法。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还是以具体形象认知为主,因此家长要切忌简单说教,可以找相关的动画片或者图画书,让孩子在读故事中,强化自主反思,切实受到启发。
  情境训练法。为了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过分强调引发“负迁移”效果,家长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在此过程中,观察孩子能不能抓住关键信息,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或者在问题情境中,根据原有的信息线索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孩子对信息的敏感度,学会关联并加工信息去思考解决问题。
  此外,家长也可以使用习惯养成一致法,这个方法贵在坚持。在孩子学习成长中,最关键的是养成专心听讲、热爱阅读、时间管理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数学审题画批的习惯,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但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如果在入学关键期,家长没有足够重视,孩子可持续学习动力就会不足,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就会受影响。因此,家校在习惯培养上保持一致性,不仅可以改掉孩子粗心马虎的坏毛病,还能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