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赵春晖
近日,有网友称“自家土地上挂条幅被城管队员以‘种地不能打广告’为由拆下”一事引发网络热议。7月2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行政执法局回应称,7月19日,该局在例行巡查中发现,辽滨街道林里公园附近有瓜农在路旁私自设立违规道旗广告和条幅广告。在沟通拆除过程中,执法队员与瓜农发生言语冲突。事件发生后,该局高度重视,立即与瓜农取得联系,取得当事人谅解。 (据澎湃新闻)
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是城管的重要职责之一。好的城市管理,能够让城市更美好更宜居,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不过,近年来城管与流动摊贩、经营业户、市民的矛盾依旧不绝于耳。归根结底,还是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关于“如何管”的问题。
此次城管拔掉瓜农插在田间的广告旗,引起舆论关注后,当地城管执法部门及时与瓜农联系,取得当事人谅解,连夜帮瓜农解决了卖瓜难题,并承诺采取措施提升执法队员的文明执法水平。事情结局虽然“皆大欢喜”,但事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旧值得深思。文明执法不是喊口号,需要每一名城管执法队员落实到每一次执法过程中。城管执法既需要有“尺度”更需要有“温度”。
文明执法的前提是依法执法。依法执法最基本的“尺度”,就是要以实事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此事件中,瓜农在自家田间地头挂广告横幅是否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城管执法队员是否有权拆掉农户设置的广告旗、条幅,城管执法队员的执法过程是否严谨规范……这些都是需要当地城管执法部门认真研究总结的问题。只有诚恳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全体执法队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才能真正提高执法队员的文明执法水平,才能不让城管执法“越界”,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城管执法与群众的“对立”。
城管执法既要始终坚持严格执法、理性执法,同时也需要融入更多人情味,让执法更有“温度”。只有让城管执法始终行驶在“以人为本”的“轨道”上,坚持“人性化”执法、“亲民性”管理、“暖心式”服务,才能逐渐找到城市发展与群众满意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和公共秩序,才能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