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活地图”,凭借周围景观确定事故现场
2月28日,走进昌邑交警大队石埠中队综合服务大厅,辅警张建亮正为交通违法当事人办理业务,来人因对判罚有异议,张建亮用他专业的交通管理知识与合情合理的劝说,让当事人认清了自己的错误。虽已年至半百,但张建亮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工作热情,25年里,他的汗水挥洒在昌邑交警大队石埠中队的每个岗位。
1997年,张建亮来到昌邑交警大队石埠中队成为一名辅警。“当时没有导航,要想熟悉辖区道路,就只能一个路口一个路口地去记。”为了尽快掌握辖区路况,张建亮每天早上到岗后便骑着摩托车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用一年时间走遍了29个行政村,将辖区每一条路都熟记于心。
2008年2月的一天,当晚雾气弥漫,正在值班的张建亮接到一名临沂籍货车驾驶员的求助。“我在一处丁字路口发生单方事故,需要救援,但周边未见路标,无法告知确切位置。”电话那头,驾驶员十分焦急。张建亮让其描述附近景象,驾驶员称只能看见丁字路口前种有行道树,南边有一片庄稼地。张建亮迅速在脑海中“翻阅地图”,很快确定事故位置,以最快速度赶往现场展开救援,并将驾驶员送往医院治疗。
在张建亮随身携带的警具里,时常会放着一把修剪树枝的剪刀,在树木生长茂盛期,行道树遮挡交通信号灯、各类指示牌易造成安全隐患。在巡逻时,张建亮会仔细观察,记录下需要修剪的部位,对于部分较矮的树木,张建亮便会拿出他的“独家警具”进行修剪。
交管“业务通”,25年来始终秉持“钉子精神”
交通违法事故处理、交通道路隐患排查、交通知识宣传教育……日复一日地深耕交管工作,张建亮逐渐成为石埠中队的“业务通”,年轻民警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向他请教。
2015年,42岁的张建亮被调派到石埠中队综合服务大厅从事窗口业务,面对新的挑战,他又拿出了那股子“钻劲”,学习平台操作、熟悉业务流程,仅一个月,张建亮就对车驾管业务办理工作充分掌握,很快又成为了窗口业务的“能手”。
从用车轮与脚步丈量辖区,到用闲暇时间研究车驾管业务,张建亮用他对公安交警工作的热爱,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张建亮也早已把中队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到过石埠中队的人都会发现,石埠中队院内总是“一尘不染”,这也得益于张建亮的辛勤付出。“院子就是‘面子’,是公安交警的精神面貌。”张建亮说。
“妻子确保村民身体健康,我守护村民出行安全。”张建亮的妻子李建芳是一名医生,每逢休息,他就会在医务室内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这间不大的医务室内,频频上演村民一边打点滴,一边听张建亮进行交通安全普法的场景。
25年的坚守,公安交警工作已经融入张建亮的骨子里,他的汗水挥洒在石埠中队的每个角落。作为生活和工作中的“有心人”,平凡的岗位上,张建亮凭借着满腔热情和无悔付出,成为石埠中队那颗普通但不可或缺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