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12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买全县卖全国” 这村成小黄瓜价格形成中心

寿光胡营王村年买进卖出上千万斤,拥有十多家交易市场

(2023年02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魏素英在分拣刚采摘的无刺小黄瓜。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一个仅有160多户的村庄,竟然诞生了10多家无刺小黄瓜交易市场。更令人赞叹的是,数十年来,他们从寿光各个村庄中收购小黄瓜,然后卖到全国各地,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物流中心。这个村就是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胡营王村。
  “最近大棚里的小黄瓜换茬,出现了供应短缺,因此今天的价格较高,每斤6元。”2月14日上午,站在一派忙碌的交易市场内,胡营王村党支部书记付海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小黄瓜卖到了每斤7元钱,一年下来,村里买进卖出1000多万斤小黄瓜,均价在每斤3元左右。
  村里的小黄瓜交易市场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呢?面对记者的提问,付海娟说,30年前她嫁到胡营王村时,村里就有人在家里收购,当时家家户户种黄瓜,后来村里开设专门的交易市场,一些党员带头做起了小黄瓜生意,市场上一年到头,除了大年三十下午歇一歇,其他时间都运转。
  在胡营王村,不但种植黄瓜的、贩卖黄瓜的发了财,一些老年人也找到了在家门口赚钱的门路。年近70岁的魏素英以前种棚,后来由于年龄原因放弃种棚,到市场里分拣加工小黄瓜,当起了产业工人,晚年生活不但充实了,而且收入不菲。“一年下来,能挣4万多元钱。”魏素英笑着说。
  “种菜的、贩菜的、干劳务的、做物流的……我们村没有闲人,个个能赚钱,绝大部分住户每年都能收入20万元!”付海娟一脸自豪地说。
  小黄瓜成了村里的“摇钱树”,如何把这个“摇钱树”保护好、发展好,胡营王村和孙家集街道都在接续奋斗。据付海娟介绍,他们响应街道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农业园区的号召,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孙集鑫秾小黄瓜”商标,引导菜农标准化种植。去年以来,村集体还以土地资源入股,吸引社会资本联手建设育苗基地项目,自主研发和培育无刺小黄瓜种苗,助菜农降低成本、提高黄瓜品质,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