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张大功和他的恩师陈寿荣

02版:张大功和他的恩师陈寿荣

03版:张大功和他的恩师陈寿荣

04 05版:张大功和他的恩师陈寿荣

06版:张大功和他的恩师陈寿荣

07版:张大功和他的恩师陈寿荣

08版:张大功和他的恩师陈寿荣

不遗余力圆恩师夙愿

(2022年12月24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张大功在欣赏陈寿荣的自画像。
  多年来,张大功循着陈寿荣的人生轨迹,寻访他生前学习、办展、工作过的地方,走访曾与恩师有往来的人,搜集恩师的故事。他还走遍全国各地,回购陈寿荣的作品;为了筹建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他更是不顾所有人反对,卖了一套房。2003年,陈列馆终于建成并开馆,向人们展示陈寿荣的艺术人生,张大功也夙愿得偿。
循恩师生前足迹
了解其履历点滴

  为了探寻陈寿荣成长的历程,张大功从陈寿荣生前曾经的寓所,到万印楼,再由潍坊一路向北到访北京故宫、中山公园,去探访陈寿荣1936年、1937年曾经学习和举办展览的地方,在北京拜访了陈寿荣在青岛二中的学生姜宝林。随后,张大功又到访济南大明湖公园,这里是当时济南国画学社的旧址,是陈寿荣奠定国画基础的地方。
  在济南,当于希宁得知张大功要在潍坊为陈寿荣建立陈列馆时,欣然为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题写了匾额,张大功还聆听了著名画家郭志光、沈光伟、谭英林、范正红等讲述的关于陈寿荣的一些故事,郭志光说:“这是陈老为我治的印,陈老的印章刻得好啊,我还与陈老合作过巨幅国画松鹰图。”西泠印社理事、山东印社社长范正红说:“在1963年,陈寿荣先生编著的《怎样刻印章》一书当时影响特别大,学习治印的,大多都看过这本书。”
  在天津美术学院霍春阳教授的画室,张大功带去两册陈寿荣篆刻作品。霍春阳看到陈寿荣的印谱后说:“我跟陈寿荣先生见过三次面,当时是与孙其峰老师一起去的潍坊,还在一起合作了几幅画,陈老为我和孙其峰老师刻了几方印。”说完,霍春阳在张大功带来的册页封面上题写了“陈寿荣印痕”,在册页的扉页上题字“身与印化”四字。在天津,著名画家郭书仁、何家英也都与陈寿荣有书印之缘。1996年冬,何家英来潍坊时还专程拜访了陈寿荣,二人一见如故。在陈寿荣家中,何家英现场为陈寿荣画了一幅写生肖像。画好后,陈寿荣很高兴,当即为何家英刻了两方印章作为留念,何家英在画像的右下角题字“敬画陈寿荣老先生像,丙子年岁末於北海何家英并记”。
  在青岛二中,陈寿荣当年的学生王岚君讲述了老师的教学经历。到访哈尔滨时,张大功征集到了陈寿荣编著的《怎样刻印章》,在杭州拜访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先生,张大功向西泠印社图书馆捐赠了由他主编的《陈寿荣诗书画印精品集》。
  探访陈寿荣从年轻到老年曾经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追寻陈寿荣的足迹,探访他的学生、故旧,征集陈寿荣的故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张大功一直行走在这条路上。
寻得《狂草双百》书稿 卖房购回恩师作品
  为了保存和弘扬老师的艺术,张大功立志要为陈寿荣建立一个陈列馆。这属于私人办馆,无论人力财力各方面,他都时感不足,困难重重,于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和代价,终于将馆建成。
  办陈列馆,首要的是收集作品。在本世纪初,张大功投资十几万元,购得陈寿荣的诗书画印多件。每一件都来之不易。
  有一次为征集一幅人物画,张大功赶到青岛,给藏画人带去礼品,经再三商求,才以3600元购妥,付完款后,张大功除了回潍坊的路费外,已身无分文。
  《狂草双百》是陈寿荣82岁高龄时在青岛海天阁书写而成。这部书法巨制共计书写唐诗200多首,全部用狂草书体所写,加上题跋共计206幅,近万字。这是陈寿荣准备生前出版的,可惜他因病去逝,夙愿未遂。张大功得知这部书稿的下落后,到青岛多次与藏有这部书稿的人商谈,定价后,为完成陈寿荣出版《狂草双百》书法集的愿望,张大功将自己潍坊的一处住房卖掉,集齐30多万元钱款,将这部凝聚着陈寿荣心血之作从青岛收回潍坊,家人反对,许多朋友得知后也纷纷劝说张大功,问他散尽钱财购买这些作品,值得吗?
  可是张大功懂得《狂草双百》的珍贵,这不仅是老师一生的心血,也是潍坊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在《狂草双百》题跋中,陈寿荣写道:
  余自十四岁入塾,习草遍摹草诀歌、草千字文,后续娴画印,殊少耽此,匆匆一生殆矣哉,不觉己至耄年境矣,丁丑之夏居青岛海天阁,天气酷热,不能安心作画,重挥草笔,以抗炎暑。数日捡绩,已成双百之篇。录书唐诗一举双收,细阅书风日醉心素诗,受自叙帖之薰陶,喜爱简括飞舞之趣,此乃吾之学风于谦,至於生涩稚拙之弊,有待继续练功,以期大成。信心如此,望读者方家教我。山左八十二岁叟陈寿荣
  另一首跋文写道:
  习草行程七十年,厌看一模千人面。服膺颠素创其踪,挥尽芭蕉求自变。
  丁丑秋日狂草双百帖求自咏 春翁
走遍全国征集藏品
节衣缩食办陈列馆

  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的藏品全部由张大功出资征集而来。20多年前,他从潍坊出发,走遍全国,宣传奥运期间,他更是沿途宣传陈寿荣的艺术,寻找征集散落在全国各地与陈寿荣相关的书籍、绘画、书法、篆刻、信札等作品。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天津、上海、四川、浙江、内蒙古等地征集到陈寿荣《怎样刻印章》一书,这些书来自于不同的收藏者。《怎样刻印章》是陈寿荣编著,196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专业性极强的篆刻技法书,当时这本书受到全国各地书画篆刻爱好者的青睐,在这本书的指导下,许多篆刻爱好者走上了篆刻正途。由于这本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应广大篆刻爱好者要求,多次再版印刷,在当时印数已超过35.5万册之多。在湖北武汉,张大功征集到陈寿荣主编的《现代印选》,在河北石家庄征集到《历代画家书法选》,在黑龙江大庆征集到陈寿荣所书的两封用毛笔写的信札……
  从十几元、几十元一本的图书到三五万十几万元一幅的绘画作品,从两万元一方的印章到花费百万元购买的书画……每一本图书、每一幅书画、每一件藏品,都静静地陈列、悬挂在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中。
  陈寿荣诗书画印陈列馆于2003年6月22日开馆。张大功以每年近两万元的价格租房,他竭尽所有,惨淡经营,偏又接连遭受车祸与火灾,心情的悲苦可以想见,但因陈列馆落成,先办了开馆展,后来又办了精品展,得偿毕生夙愿,心头又一阵阵涌上喜悦。
  20余年来,张大功不断丰富充实陈列馆,力图使它历久不衰,声名远扬,以此告慰泉下恩师。
  为了收藏和保护好恩师为潍坊留下的文化遗产,张大功节衣缩食,这么多年来,家中冬天从未供过一次暖,夏天只用竹扇纳凉。“我是一个做事当机立断的人,办任何事从不拖延,我怕是因我的拖延而失去恩师的作品。现在看来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张大功说。
  本期图片由石莹提供(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