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焦虑生意”盯上准大学生的钱包

(2025年07月07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5高考志愿填报尚未落下帷幕,面向准大学生的活动招募已是如火如荼。撕碎迷茫、脱颖而出、赢在起跑线……机构推出各式“过渡”“体验”夏令营,以及“大学陪跑”服务,动辄费用过万。本以为高考结束,可以好好放松一番的学生和家长,不断卷起新一轮纠结和焦虑。
  

    收费万余元
  一场夏令营能收获大学通关秘籍?

  “这高考生的生意,能做的可真不少!”前段时间,刚被推荐完志愿填报服务,家长王琦手机里的各种机构微信群,又陆续开始推送面向准大一新生的信息,强调入学就要“赢在起跑线”。
  比如,一份上百页、主打暑期自我提升的“超车计划”手册,内容涵盖了40多个暑期或新入学期间需要了解的领域。有些内容在王琦看来还真有点用,比如免费的学习网站汇总、列出暑期计划表、8款提升学习效率的App等。
  但通篇看下来,王琦感觉这份宝典有点“过于细致”了,光是建议学的内容就有好几十条,还有些内容带着急功近利的“拧巴感”。比如在“竞选班委”“准备学生会竞选”这两段,与其说是介绍岗位职责,不如说是在做利弊分析,传递出一种“当这个‘官’是为了某些好处”的感觉。
  手册推送不收费,但若需要进阶服务,家长的钱包势必得做好准备。某机构此前举办了一场线下讲座,其间详细推荐了帮助准大学生完成“高中到大学过渡”的夏令营,以及后续的“大学陪跑”等服务。
  “也许你感到困惑,为什么他成为第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为什么他成绩比我差却拿一等奖学金,为什么他成了学生会主席……很多人领先在高中,迷失在大学,也有人落后在高中,奋起在大学……”从宣传内容来看,该夏令营课程包含情商语言表达、学业职业规划,以及破冰行动、模拟竞选、企业参访等。通过这为期一周的夏令营,准大学生得以在人际关系、核心能力、未来方向等多方面得到提升,从而“预判大学雷区,收获通关秘籍”。
  夏令营外,学生还可加入机构的微信群,享受大学期间“陪跑”服务。从现场展示案例来看,机构会发布一些实习资源、比赛消息、各类考试复习资料等,并解答学生的问题与困惑,这些服务收费万余元。
  
    挖掘“焦虑生意”
  听说“陪跑”服务家长心情“非常矛盾”

  记者发现,全国已有不少城市“试水”此类生涯规划课程,多安排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至开学前。“撕碎迷茫”“大学第一学期脱颖而出”“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等标语,无不传递出“不提前模拟,等孩子入学自己去体验就来不及了”的紧迫感。
  对支付高昂费用,让孩子在入学前先上个“模拟培训班”,以及大学期间持续获得机构的帮扶指导,家长们看法不一。有机构在宣讲中举例:某同学高考失利,进入二本院校,但她没有放弃,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比赛,与机构老师经常沟通,探讨研究方向,最后成功考入名校研究生。
  “这还得看孩子自己。”一位家长暗自嘀咕,能主动参与活动、“逆袭”考研的学生,难道不花钱请机构辅导,自己就获取不到信息、找不到本校老师指导了吗?“有的孩子就算花了钱,把信息推送到面前,天天追着问学得咋样,不愿意参加还是不参加,不想学还是不学”。
  即便无法量化,机构在一众学生中挑选较为优秀的作为案例进行宣讲,确实会令家长颇为心动。一位母亲形容自己刚听说有类似服务时,心情“非常矛盾”。一方面感慨,机构太能花心思了,居然在孩子上了大学后还能挖掘出“焦虑生意”。一方面质疑,作为成年人,难道上了大学还要手把手教,不给他一些探索、试错的空间吗?另一方面还有些犹豫,机构万一确实更有经验,帮孩子“少走弯路”,比家长说话好使,再有些实习资源,那钱花得也值。
  由于效果因人而异,难以预知评测,机构的帮扶更像是一种“玄学”。而在一些消息推送的背后,还可能隐藏着其他生意。“数学建模比赛参与门槛不高,具有高含金量、高性价比、高回报率的优点,对升学、留学、找工作都有很大作用,你值得拥有。”记者在某升学咨询群内看到,老师隔三岔五会推荐一项数学比赛,号称“九月开赛,六七月准备完全来得及,0基础也能帮你数模获奖”。
  而当记者跟老师一对一咨询时,对方口风大变:“这个比赛只是参与门槛低,得奖难度还是很高的。我们这里有专门针对比赛的培训课,价格是4990元,包含40多项课程……”
  
    关注官方平台
  学校职业规划专业而且免费

  事实上,许多机构收费的“过渡”“陪跑”等服务,早已是高校里免费提供的内容。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其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燕燕表示,该校有关生涯教育和职业规划的课程,大一阶段就在开展,并涵盖学生全部的大学生涯。
  “每个专业的新生,刚入学时会有一门专业导论课,授课老师都是系主任以及资深教师。”张燕燕介绍,通过这门课,学生能够对专业到底学的是什么、将来能做什么有更清晰的认识,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更有目标。除此之外,学校还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从大一一直上到毕业。
  此外,像活动、比赛、实习等各类信息,学生只需关注学院、学校的公众号和就业信息网等平台,就能轻松获取,且全部免费,其中有些资源还是“独家”面向本校学生的。从这一点来说,张燕燕不建议为了“获取信息”而购买校外机构提供的服务。“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与其去问所谓机构的专家,不如问自己学校的辅导员,他们才是最了解、最关心学生的人”。
  在张燕燕看来,“职业规划技巧”“生涯发展技巧”等固然重要,但初入校门,学生最应该做的,还是先花精力上好专业课,打牢知识基础。“练就过硬水平,再搭配职业规划能力,未来的发展才会更好”。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