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学生求职应聘
这些套路要注意

(2025年04月21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机挖“坑”设陷,那么其中会有哪些套路,又该如何防范?记者进行了整理,供您参考。
  □本报记者 赵春晖 整理
  骗取押金、保证金及其他费用
  求职面试后,招工者以押金、保证金、服装费、体检费、手续费等名义向应聘者收取钱款。应聘者交费后,招工者要么迅速脱身,要么找借口不给安排工作,直至人去楼空。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押金、风险金、报名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外,事业单位招考,一定要到公招政府网站上报名。
  利用网络刷单被骗
  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所谓“刷信誉”兼职的帖子,写着“每单任务只需5分钟”“任务酬劳10元至50元不等”“每天2小时,轻松过万”等信息。这些工作多是买各种充值点卡刷信誉。事实上,当应聘者大额支付后,先前承诺的佣金和本金根本不会到账。
  求职者要学会分辨网站的安全性,分辨招聘信息和招聘公司的真实性。在网上求职,一定要去正规大型网站,这类网站的可信度更高,其中选择招聘企业官网核实是最好的。
  骗取中介费
  许多非法中介看准了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向其收取高额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不能及时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求职时,应先查看职介中心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骗取高额培训费
  面试后,通常要求学生参加公司的上岗培训,并要求交纳培训费。按照相关规定,正规企业有岗前培训,是免费或者带薪的,劳动合同法也对于企业培训、培训费及服务期有所规定。
  骗取个人信息
  现在有很多贩卖个人信息的中介公司,为了获得更多、更精准的信息,往往会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获取其个人信息。在投递简历前,一定要查询该公司相关信息,判断其真实性。同时,简历上的部分个人信息不用写得过于具体,如通讯地址等,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经历上。
  骗取免费劳动力
  有些企业利用实习和试用名目,骗取免费劳动力。在实习试用期间,不仅不支付任何薪资,甚至要求交培训费。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高薪诱骗陷阱
  不少骗子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高薪”工作,成功引诱求职者上钩后,让其从事电信诈骗等。当看到“高薪”时一定要查一下这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